创建和谐社会争做文明公民
诚信,一个人的立足之本。
古代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书生与女子相约在枯水桥下幽会,然而当女子没到而洪水滚滚而来时,为了践约守信,这位可敬的书生竟“抱柱而亡”。这个美丽得近乎完美、浪漫得让人落泪、高尚得只能仰视的故事,把中国人对“信”字的理解推向了极致。后来,人们常常把坚定不移的信诺称为“抱柱之信”。
“人而有言”,是个“信”字;但仓颉造字时是否没有想到,“人而又言”不一定有信。从“人而有言”到“言而有信”,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一段路,恰恰是考量一个人有没有做人资格的关键。有了信,才有人格,这就是做人的基本资格。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党的十六大灾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以诚实守信为关键”,这是全省进行现代化公民道德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有了信用数据库这本“薄子”有了信用的刚性监督机制,再着手锻造新时代伦理道德的脊梁,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千年义理社会和现代契约社会共同织就的“双面绣”让一个“信”字比任何时代都灿烂。公民道德建设日趋推进,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完善。我们坚信,人们总有一天深信不疑:有信走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