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知了的秘密
——《昆虫记》读后感
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八(2)班 沈逸青
指导老师 马玲云
昆虫,它们整天在角落里忙碌着,忙着生育,忙着劳作,忙着捕食。 19世纪末,法布尔把用尽一生对昆虫的观察,全部写了出来,编成了一部旷世巨作——《昆虫记》。也许我们认为昆虫只是一条微小的生命,但是法布尔却把昆虫当作了人。他认为昆虫也跟人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有的十分聪明,有的勤劳朴实,有的凶残无比。
法布尔的《昆虫记》使我感到新奇,我便也时时刻刻开始关注昆虫们的存在。一到夏天,蝉们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它们整天站在枝头,“知——知——”地叫着,从未停歇。闷热的夏夜里,我听着它们长鸣。它们的个头小小的,声音却不小,吵得我难以入睡。于是,脑袋里冒出了一个问题:蝉为什么会发出如此大的鸣叫声呢?
法布尔也对蝉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对于蝉鸣,他是这样描写的:“蝉的翼后的空腔里,带着一种像钹一般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强声音的强度。”这段文字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便去查阅了相关资料,想解决这个谜题。原来,并不是所有的蝉都会鸣叫。雄蝉的腹部,有一个发声器,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响亮的声音;雌蝉虽然在腹部也有发声器,但不能发出声音。蝉为了发出响亮的声音,在胸部安置了一种响板,但它们也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因为放置了巨大的响板后,它们的生命器官便无处安放,只得缩小。这样看来,它们是真的热心于音乐了。
我对蝉的了解便只有那么多了。但在读完法布尔的《蝉出地洞》后,我了解到,蝉不仅是敬业的歌唱家,它们还是聪明的建筑师呢。
原来,蝉还会打地洞,它们必须在地洞里生活四年。它们这小小的身躯,怎么能打出牢固的地洞呢?它们可聪明着呢。蝉的幼虫在挖掘地洞时,会用尿液把粉状的泥土浇湿,形成泥浆,使之渗入粗糙的泥土中。剩下的泥浆则被幼虫再次挤压,堆积,涂在空余的间隙中。这样一来,坑道便畅通无阻了,没有一点浮土,因为它们已经被混成泥浆,这样就比原先没有钻透的泥土更瓷实,匀称。通过法布尔的描写,我了解了蝉打洞的真像,也不禁地感叹:这小小的生命也真是聪明!
不仅是蝉,在法布尔的描写下,普普通通的蟋蟀,也能成为一个哲学家。法布尔把平实幽默的语言与细致的观察相结合,描绘出一个又一个鲜活有趣的生命形象。原本我对昆虫的厌恶,现在也渐渐改观了。
每个渺小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用处。昆虫们们有害有益,是地球上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也值得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