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属各中小学:
根据《关于开展2018年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区各学校按照文件要求积极行动,认真准备。本次评比活动分二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优秀成果现场展示与案例式讲座和培训。
全区共收到研究性学习成果小学学段34份,初中学段13份,高中学段2份。这次交来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体现出几个特点:1.研究主题新颖。很多报送的研究主题结合当前社会、生活的热点,结合学生兴趣点展开研究。如局前街小学研究主题——《学生“新宠”玩具史莱姆的调查与研究》。2.研究内容实在。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成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多样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朝阳二小研究主题——《和“感冒”说再见——小学生感冒的预防和治疗》,这个研究主题来源于初冬季节学校保健老师提供的9月至12月因病缺课报告,在报告中学生发现因感冒缺课的人数远远高于其他病症,进而展开了预防感冒的深入研究。3.学习方式多元。教师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学校场馆,整合学校传统活动、学生赛事等,实施“场馆学习”“赛事学习“行走学习“搜索学习”“社团学习”“影视学习”“创客学习”“节庆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多元但被有效地整合,使研究性学习变得完整而有意义。在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因而,报送成果的主题,与学生的兴趣联结;内容,与生活深度关联;方法,由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探究中运用。
本次交来的成果也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1.增强学生是活动主体的意识。有些研究报告的行文口吻变成了教师,学生主体被严重弱化。2.增强成果的提炼与规范表达的意识。学生的活动资料是需要整理和筛选的,是需要进一步提炼的,不是直接打包装进文件袋就直接交来。建议老师们在观摩、学习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能吸纳优秀成果的经验,针对本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的突出问题,树立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意识,按照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方法,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提升指导效果。
经个人申报、学校推荐和专家评审等程序,拟评选出获奖成果小学组22份,初中组7份,高中组2份,现予以公示:
中学获奖9份(初高中)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
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