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网站!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学工作>>教学资源>>语文
2017.1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发布时间:2018-01-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桃娟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20171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一)

(二)

(三)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指定空格内。(2分)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 ▲ )峦叠zhàng ▲ ),或者是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 ▲ ),使游览者觉得身在山间。河道上安排的桥梁一座一个样,决不léi ▲ )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 ▲ )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选自《苏州园林》,有改动)

汉字

注音

 

 

 

2.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直接修改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的不妥之处。(3分)

    后面的树林更为壮观,翠绿色越加香醇,微波粼粼的湖面闪动着耀眼的光芒,几丝绿柳漂浮在水面轻轻地荡着;远处,清澈的水流从石涧中流下,立马迎来了清新凉爽的空气,我们吸着大自然的气息,不禁展开双臂,一抬头,湛蓝的天空毫不掩饰地出现在视野中,那风吹拂着脸庞,真不大好受。再往里走,穿过几条石阶小径,便看见几幢古色古香的房子在树的遮掩中若隐若现,颇有欧式建筑的味道,静谧的,又带有丝丝的诱惑。游客们纷纷拿出照相机将这里最美的画面烙刻在心底里,搜罗在眼睛里,存放在影像里

3.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3分)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B.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C.保尔希望冬妮娅能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上,但却被拒绝了。他意识到她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两个人产生分裂,从此保尔便离开了冬妮娅。

D.《八十天环游地球》是英国著名作家“科幻小说之父”迪伦·凡尔纳的代表作,全书共37章,是世界科幻小说的经典之作,笔调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

E.一八七二年的伦敦,一位名叫福格的绅士跟朋友们在家里开派对,他告诉朋友们打算在八十天内周游欧洲,并以十万英镑打赌。

4.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传递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2分)

科技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不过,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的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说:“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克隆人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读下列材料,用简明的语言为“隐形冠军”下定义。(4分)

我们平时喝的饮料、用的洗发水和化妆品是什么牌子,想必大家都知道,但由于很少注意它们的包装,可能并不知道奥地利塑料包装生产商阿普拉公司这个名字。自1955年以来,阿普拉公司就是塑料包装行业最高水平的代名词,目前它已从一个家族企业发展为遍布全球40个国家,拥有159个生产基地的国际知名企业。阿普拉仅在中国就有6家基地、1400多名员工,可谓地地道道的“隐形冠军”。“隐形冠军”的概念是由德国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1990年首次提出的,调查发现,大约55%的“隐形冠军”集中在以制造业见长的德国、瑞士和奥地利。这些“隐形冠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拥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工程师,有良好的技术传承,专注自身特色产品,注重创新研发,追求尽善尽美,在某个细分领域扎扎实实、心无旁骛地耕耘,维护企业信誉、保证产品品质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6分)

1)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杜甫的《望岳》中表现诗人不凡心胸和气魄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完成7~10题。(共13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胶葛水石。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飏葳蕤,与时推移。⑵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选自《袁家渴记》)

【注释】①砾:小石子。②胶葛:交错纠缠的样子。③掩苒(rǎn):野草轻柔地随风倒斜的样子。④纷红骇绿:花纷乱而惊骇,叶惊骇而纷乱。蓊葧(wěng bó):草木茂盛的样子。 冲涛旋濑:水石激起波浪,回旋冲激,波浪退回到溪谷里。退贮:倒流。⑧摇飏:摇晃飞扬。

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1)心乐之___________________  __      2)日光下彻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欢而蔓生_________________      4)余得之不敢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乙文中“永之人未尝游焉”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文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气氛。

B.乙文中的“纷红骇绿”把互文与拟人结合在一起,描绘了红花绿叶风中乱摆的形态。

C.甲乙文都以写景为主,甲文写出了景致的幽美凄清,乙文则写出了景物的激荡生动。

D.甲乙两文中“以其境过清”“故以名焉”两句里“以”的用法与意思都是相同的。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蓝蓝的威尼斯》选段,完成11~14题。(共13分)

①一到罗马,意大利朋友热情地对我说:“没到过威尼斯,就不算来过意大利。她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是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②这个城市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日趋衰亡,威内托人为了躲避外敌侵略,离开大陆逃到亚得里亚海边岛屿定居。到15世纪,威尼斯成为意大利最富强的“海上”共和国。当时,威尼斯的军舰商船威震地中海,威尼斯商人的足迹遍布欧亚非三洲,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就是描绘当时的情况的。

③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这里“开门见水”。威尼斯不是苏州城,她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这里没有汽车,大小船挤在大运河里,穿梭般地来往不绝。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泛舟在大运河上,就像在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汽船穿过一座座桥梁,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特别引人注目,这是1592年建成的独孔拱桥,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桥上两侧开设商店,别具一格。汽船向前驶去,河道逐渐开阔,现代化的摩托艇、汽艇和古老的“公朵拉”并行。“公朵拉”是一种小游船,翘着头尾,由船夫摇橹,供游客饱览两岸风光。据说历史上鼎盛时有一万多艘,现在只保留四百艘了

④我们来到圣马可广场。据说,许多年以前,威尼斯还是一片荒芜的海滩,马可到意大利各地传教,乘船经过里阿托岛海岸,当时风暴骤起,把船刮到荒凉的沼泽地带搁浅了。马可以为到了绝境,向天祈祷,似乎听到天使在召唤:“愿你平安,马可!你和威尼斯共存。”这样,这位《马可福音》的作者成了威尼斯的护城神,其标志为狮子。现在的威尼斯城徽还是一头狮子拿着一本《马可福音》。

⑤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拿破仑把圣马可广场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广场两侧是旧宫殿,底层是各色店铺、餐厅和咖啡馆。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在广场的一侧,有一座“叹息桥”。据说,这是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从监狱走向刑场的“必经之路”,犯人每过这里看到圣马可广场的一角美景,无不感叹不已,所以叫“叹息桥”。

11.文章开头说“她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威尼斯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中写到了两座桥,一座是“李亚度桥”,还有一座是“叹息桥”,作者写这两座桥的着眼点和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段中“就是描绘当时的情况的”中“当时的情况”是指什么样的情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对选文第③段画线部分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这一部分虽然以“我们”为开头进行描述,但实际上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写的。

B.“登上”“泛舟”“穿过”“向前”等词语表明这一部分是典型的“移步换景”写法。

C.这一部分主要的写作目的是突出表现威尼斯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D.这一部分末尾处的“据说”一词是不能删掉的,表明“一万多艘”不一定是史实。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田野里的火焰》一文,完成1518题。(共14分)

①五月的一个傍晚,我回到乡下。偶然发现了田野里的火焰。火光熊熊烈烈,蓬蓬勃勃,像一束红绸,被人使劲舞动,或一条巨蟒吐出的信子,疯狂地舔食着乡村傍晚的灰暗

②在农村长大,明明知道,田野里刚刚完成一场盛大的春收,这火焰是农人在焚烧麦秸,我却不愿往那方面想。我更相信,在这春收与春播的生命更新中,这熊熊燃烧的田野之火,一定隐匿着某种宿命。儿时的乡村景象,就这样再次浮现。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工业文明还孕育在农人依稀可见的梦幻里,化肥农药还是少见的奢侈品。为了培育地力,让哺育了一季庄稼的土地不至于板结衰退,农人便以燃烧的古老方式,让秸秆还田。于是,每当春秋两季,银镰挥舞过后,堆堆燃烧的火焰,像欢乐的篝火,把乡村的静寂寒苦照得通明。我弄不清楚这火燃烧的目的,是在为一个逝去的季节送行,还是在迎接另一茬生命的诞生。总之,我相信,这火的燃烧,是一种庄重的生命仪式,它从人类钻木取火时就已开始。只是到后来,不仅日子越来越艰辛,柴草都变得金贵,收割时节,田野里的燃烧便成了一种浪费;如果临近都市,那还是一种空气污染,早就被禁止。

③神奇的还是那火焰下的土地。这土地我太熟悉了,从记事起,我就在它的温床上摸爬滚打。今年春节回家,我还走进田野,亲近这生命中不可遗忘的土地。田土是黑褐色的,疏松而柔软,如母亲的胸膛。正是一元复始的季节,田里长满了庄稼,绿油油的娇嫩而鲜美,在春风里疯长,像母鸡暖翼下的一群鸡雏。一些蟋蟀,在田土间跳来跳去。当时,我就对这土地油然而生一种崇高的敬意。

④我不明白,刚刚跨过一个季节,这土地怎么就变得如此沧桑满面,僵硬,板结,困乏,淹没了当初的万般风情。这使我想到了年迈的父母亲,耗尽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养大了儿女,自己却变得憔悴衰竭,老态龙钟,形容枯槁。我甚至有些担心,这土地能否承担得了下一个季节的使命。然而,堆堆燃烧的火焰,像夏夜吹过田野的风,带走了我心中的疑虑。记得有一次,我随父亲给田里放水,为插秧作准备。从河里抽上来的水,汩汩流进田里,那火燃过的田土,便滋滋地冒着气泡,一个季节积攒下来的坚硬顽冥,顷刻土崩瓦解,烂漫成泥,胜过春天的一田沃土。到了第二年,当你再次来到田野,会发现庄稼还是庄稼,似乎那场熊熊大火压根儿就与它们无关。或者,对它们来说,大火并不是一种毁灭,而是一种成全。

                     (选自《遁迹水云间》)

15. 简要赏析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上下文,简述第②段画线句中“庄重的生命仪式”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章第④段为什么把“田野”与“年迈的父母亲”放在一起来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细读全文,为文章续写一个跟开头相呼应的结尾(40字左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三、作文(共40分)

19.请以“那一刻的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适当议论和抒情。不少于500字。

题目:  那一刻的味道  

 

 

 

 

100

 

 

 

 

200

 

 

 

 

300

 

 

 

 

400

 

 

 

 

500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刘维桥5号 邮编:2131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