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网站!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特色网站>>诗教专栏>>诗教课题>>诗教一得
清代承隽尊“菊花诗社”《访菊》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莫林葆

          清代承隽尊“菊花诗社”《访菊》赏析

                           访菊

             小桥乍过又花村,彳亍长堤野色昏。

             香信几回通柳岸,荒畦何处认苔痕。

             一篱疏雨秋无迹,两履新霜客到门。

             正是主人初扫径,西风帘卷酒盈樽。

焦溪地区唐朝开始就有诗词创作之风,代有骚客文人作传世。唐代处士魏璞与著名诗人皮日休、陆龟蒙等相交唱和,白居易、刘长卿行经本地有诗作留存。明清时代更有吴润、翟永龄、奚曰宗、李兆洛等文人雅士吟诗作对。清同治8年(1869年),举人承越因为身体原因回到家乡,任焦溪鹤峰书院山长,组织承楚香、程一斋、胡东乔等20余位学生、后辈,在焦溪鹤麓楼成立“菊花诗社”,以菊为题,即席唱和,有《菊社吟草》诗集传世。

承隽尊,字佩荪,号楚香,附贡生,承越之子,有较高的诗文修养。他组织参与菊社题诗,《访菊》一诗清新脱俗,生活气息浓郁,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回味良多。

首联交代访菊的行迹和时间。小桥、花村、长堤、野色,完全是一幅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可以想象当时的小村庄是多么宁静安闲。“彳亍”音chì chù,缓慢行走,诗家留恋在秋日田野,又该多么惬意。

颔联写菊花淡香引领诗家前往观赏。“香信”当指菊花之香,友人家菊花已开,多次传递着邀客来访的信息,可荒野无路,行者寥寥,颇有感叹“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的味道

颈联叙写诗家在蒙蒙秋雨后,访菊来到友人家中。一篱疏雨”句也指篱下菊花雨中盛开,清新洒脱,毫无秋花的疲态。新霜客到门”由菊而人,引人入胜。

尾联主人见客人到,扫径煮酒相迎,热情好客可见一斑。西风帘卷”一反李清照“帘卷西风”的凄凉,烘托了在风中与友人,把酒黄昏后赏菊的无比满足和快乐。当今的人们生活在浮躁、喧嚣的大环境中,细细品读本诗,百年前焦溪地区,我们的家乡,美丽的环境,宁静的村庄,淳朴的友情,羡慕之情定会油然而生。

整首诗围绕“访”字,由远到近,由外而内,描写了诗家到友人家访菊赏菊的经历。本诗最值得赞赏的有两点,一是诗作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写,或要明确选立主题。诗中淡化、略写对菊花的描写,因为主题是“访”,细写访菊过程,诗家对材料详略的取舍,判断精准;二是由访菊到访人,超出一般观赏类诗作的套路,富有生活气息。诗作用词朴实自然,功力老道,为菊社咏菊诗中的佼佼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刘维桥5号 邮编:2131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