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网站!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德育天地>>关工委
七年级家长学习资料:家校携手,帮助孩子迈好初中第一步
发布时间:2017-12-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沈 淼


家校携手,帮助孩子迈好初中第一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孩子升入初中以后,是学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对初一学生来说,学校变了,环境变了,同学变了,课程变了,不少学生往往会有一个适应和磨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尤其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配合,帮助孩子顺利跨入初中门槛,为中学阶段的学习走好第一步。
    一、初一学生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从心理学讲,这时候的孩子进入到青春叛逆期。在小学,孩子基本能够平稳度过,但是到了初中后,各种问题来了。这个阶段是孩子思想心理特别活跃的时期,按照专家的说法也就是“多事之秋”。这时候的孩子喜欢闹独立,但实际又很幼稚,孩子不听话,同时很多家长又不能积极教育。由于教育不当,孩子就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问题的出现,有孩子的责任,更有家长的责任。因此要特别引起家长注意  

2、从学习上看,初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学业负担大大增加,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业来说,初一年级的学业负担有一种骤然增加的感觉,不仅体现在学科门类的增多,难度也有较大上升,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学习方式上的变化大。初中与小学在学习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初中要求大家特别注意主动学习。能不能主动学习,是关系到孩子成绩高低的重要指标。“天才,就是主动性的爆发。”

二、针对上述特点,要从孩子跨入中学校门的第一天开始,注重家校配合,科学合理实施家庭教育,在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初中学业的同时,确保孩子人格、身心、思想的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帮助孩子适应中学环境
    初中与小学毕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学科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需要一定量的课后训练;而且,这个年龄还处于似懂非懂时期,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也更为直接。正因为这些变化,常常让一些学生跨进初中校门后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在小学时期表现相当不错的孩子,因没有及时适应环境而落后了。为此,家长要尽可能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自己已经是中学生了,中学就会面对“课多、书多、老师多”的现状,正视现实,克服危难情绪,帮助孩子心里上接受环境的变化。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升入初中后最初几个月的变化情况,分析原因,对症引导,在帮助孩子度过中学适应期中扮演重要角色。

 2、引导孩子学科平衡发展
    作为家长,要经常检查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根据各学科作业完成质量判断孩子上课的专心程度,特别是要关注孩子对各门学科的精力分配状况。引导孩子对各门学科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让孩子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英语等老的学科,也要对历史、科学等新学科一视同仁,不能顾此失彼。要使孩子既重视班主任老师的课程,也要重视和喜欢其他老师的课程。从教育经验看,各门学科的平衡发展是孩子学习成绩全面提高的关键所在,而且,初中三个学年学业负担逐步增加,一旦出现偏课现象,某一学科落后以后,追赶和弥补将会十分困难。
    3、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初中阶段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在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等多个环节,扎扎实实,环环相扣。初中生应该养成提前预习课文、专注读书听课、积极思考发言、独立钻研问题、自我验收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这些方面,都需要家长的认真配合,家长要对孩子课前课后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如孩子作业遇到困难时,要引导孩子从课文、从辅导书中找答案,引导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和思维方式,鼓励孩子学会独立对学习材料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等综合思维能力。
    4、掌握孩子日常生活行为
    作为家长,要经常询问孩子在校的生活行为状况,从点点滴滴的观察之中进行了解。比如说,有些孩子喜欢在家长面前评论老师,也会找学科老师的缺点,遇到这种情形,家长一定要维护老师的威信,避免孩子因对任课老师的教育不感兴趣而影响成绩。家长也要了解孩子在班级里与哪些同学关系较好,回家路上与谁结伴同行。家长要计算孩子放学到家的合理时间,对异常情况要及时问明原因,避免孩子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同时,初一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家长也要多关注孩子在校的饮食情况,做到不偏食,饭菜荤素合理搭配。   

5、关注孩子思想情绪变化
    对初中生来说,学业负担加重了,青春期又导致身体特征有所变化,孩子思想和情绪波动十分正常,正所谓少年多烦恼,初一也是孩子多事之秋的岁月。因此,家长尤其要关注孩子思想情绪的变化,孩子天真,喜怒哀乐总是事出有因。家长要学会分析判断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所在,是学业负担的增加,成绩上不去的压力,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对孩子情绪的变化要主动了解、细心观察、加以引导。
初中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孩子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叛逆情绪时有发生。因此,家庭教育重在引导,帮助孩子跨过坎坎坷坷,让孩子更成熟,更健康,走向新的起点。如果放任不管不问,或者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轻则让孩子产生心理健康问题,重则会让孩子误入歧途。现实生活中,这方面的教训很多,一定不要让这类事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
    6、尊重孩子,家庭民主和谐
    孩子升入初中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更强了。因此,作为家长不能把孩子依然当作小孩子对待,事无巨细包揽到底,过度呵护。要充分理解孩子渴望被尊重、理解的心理,在家里,要将孩子作为平等的一员,涉及孩子的事情,要多与孩子商量。双休日,也要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体贴关心长辈。
    家庭和谐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所在,十三四岁的青少年,已经能够分析是非,家庭成员一定要做到和睦相处,相敬相爱,为了孩子,家长要克制自己不良习惯的表露,更要避免出现婚姻破裂等影响孩子终生的事件发生。
    7、注重孩子全面科学发展
    进入初中后,尽管孩子的学业负担大大增加,学业是孩子的第一要务。但是,作为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如体育锻炼、琴棋书画。不少家长在小学时期让孩子学了不少技艺,但进入初中以后,往往是一心一意让孩子全部精力化在学习上。其实,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时间,让孩子展示以往的才能,弹弹琴、下下棋、打打球、爬山旅游,只要时间上把握有度,一张一弛,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更加有益。进入21世纪以后,这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是今后立足社会的基本要求。
    8、激励孩子做到合理定位
    初中不同于小学,学业竞争更加激烈了,不少在小学时期成绩优秀的学生,到了初中可能不再冒尖。其实,在一个班级里,学生间的成绩肯定有好有差,不可能在同一水平线上,即使同一位学生,也会产生前后波动的情况,这些现象很正常。因此,家长发现孩子学业上遇到挫折后,要帮助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如果一味责备孩子,让孩子产生很大的压力,往往适得其反。
    对一些成绩落后的学生,家长要从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着手,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引导孩子树立逐步进步的目标和信心。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加以肯定,循序渐进,不要给孩子制订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避免让孩子产生对学业的害怕和压恶情绪。
    9、家长要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
    初中阶段,教师的负担也有大幅增长,不少教师,常常是起早摸黑,教育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已很重。一位班主任要带领40多位学生,,客观上要让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变得并不现实。因此,作为家长要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一方面,主动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以便在家庭教育中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主动让老师掌握孩子的个性和优缺点,也能更好地增强学校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同时,家长还要根据孩子各门学科的学习情况,特别是相对落后的学科,主动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查找原因,促进孩子的平衡发展。
    10、坚持不懈用心才有成效
    坚持是人生成功的法宝,应用到家庭教育中,我们的不少家长往往难以做到,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心血来潮缺乏耐心。孩子像一棵树苗,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家长无耐心,无恒心,我们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家庭教育中,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家长一定要坚持不懈加以应用,不要时凉时热,让孩子无所适众,让孩子间接养成不良习惯。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少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往往是“你要用心”,而在家庭教育实施过程中,也特别需要家长自己的“用心”。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孩子是个体,是充满活力和思想的青少年。我们只有用心去观察、用心去实践、用心去培育,家庭教育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我们的下一代才会更加灿烂和美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刘维桥5号 邮编:2131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