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2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姚晶
心理案例11月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向学习认真的承某同学上课总是分神,作业也马马虎虎。我便找他谈话,他也是一副不予理睬的模样。我找其他同学了解,原来是因为有一次上课点他回答问题,他没答上来,我在班上严厉批评了他,因为那个问题是我上堂课反复强调过的。而他上堂课由于生病请假没上。我的批评使他委屈,伤害了他的自尊心。知道了症结所在,我便主动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将他未听到的课给他重讲了一遍。很快地他又恢复到以前的良好心理状态,并成了我的“朋友”。对“逆反心理”的追根溯源,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及时从蛛丝蚂迹中发现“逆反心理”的萌芽,采取有效措施去进行疏导。
到了初三英语阅读题目的难度一下子加大了,针对他接受能力较差的特点,我便利用休息时间给他开“小灶”。课外辅导时,我经常主动询问他们有什么疑难,并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慢慢地师生感情融洽了。这时我才正面接触这位学生,给他逐一分析我校教师,从白发苍苍的老校长到刚刚毕业的新教师,他们的身上都有一种奉献精神,他们其实都是热爱和关心自己的学生的,只是他们处理问题时有时不那么细致。并引导他寻找这些老师身上的“闪光点”,慢慢地,他的成见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