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网站!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特色网站>>诗教专栏>>诗教课题>>诗教一得
诗海领航——对学生进行诗歌教育的尝试
发布时间:2015-10-0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佚名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唐诗宋词则是我国文学宝库里最璀璨瑰丽的奇珍异宝。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总会接触到一些诗歌作品,这些诗歌作品总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但这种缺少有意设计的零零碎碎的学习对学生的影响也必然有限。如能自觉运用诗歌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多层面的诗歌教育,就会更有意义。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我在诗歌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对学生进行诗歌教育,要注意一是要有计划有系统,既要分阶段相对集中,更要保持前后的连续性,防止随意的凌乱的偶然行为。可设计为在高一年级学习唐诗百首左右,高二年级学习唐宋词百首左右;另外,可再适当增加毛泽东诗词与鲁迅旧体诗一二十首。二是阅读的诗作要经过精心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是,要选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经典诗歌作品;还应该选择一些虽然思想性稍微差一点,但艺术性比较强,脍炙人口的,能够代表一个时代,一个流派的作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由点而连结成线,由线而连结成整体网络的文学史的观念。三是要注意量与度的把握。量的把握是指要适量扩展,学生能够接受消化,切忌过多过滥,影响课本的正常学习。把握好度,是说所选作品最好能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兼顾的较高标准;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欣赏的偏好。对作品中存在的一些不够健康的情调,要加以积极的正面引导。
必须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具体的教育内容和多样的教育方法。根据教育目的来确定具体的计划和做法。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思想认识水平出发,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该确定为这几点:1、正确积极的思想影响。2、切实有效的语文能力培养。3、健康高尚的艺术熏陶。具体分述如下:
一、进行正确的积极的思想教育。
让学生通过学习一定量的诗作,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的社会现实,体验感受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理解并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生,追求美好理想,痛恨丑恶现象的人文精神;反对专制束缚,追求自由平等,追求个性发展的性格特征;对统治阶级的残暴贪婪,对丑恶的社会风气的强烈的批判意识。感悟诗作中寓含的人生哲理,进行多方面的人文精神教育。
我国古典诗歌的主流是健康的向上的。在各个方面都放射着人文精神的光辉。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诗作时,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美好的精神,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要引导学生从李白的《关山月》、《丁都护歌》,杜甫的《登楼》、《蜀相》、“三吏”、“三别”,从李商隐的《筹笔驿》和杜荀鹤的《山中寡妇》等作品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积极投身社会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在指导学生读杨炯的《占从军行》,李白的《塞下曲》,高适的《燕歌行》,王维的《观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征》,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等作品时,要激发他们去感受诗人热烈澎湃的爱国激情,感受诗人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雄伟抱负。
读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乌衣巷》,杜牧的《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的《隋宫》、《贾生》、《南朝》,陈陶的《陇西行》,杜荀鹤的《再经胡城县》,曹松的《己亥岁》,陆龟蒙的《新沙》,章碣的《焚书坑》等作品,体会诗人对统治者榨取万民膏血,不惜敲骨吸髓,以供自己穷奢极欲醉生梦死,为炫耀武功而穷兵黩武的强烈批判,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从而培养他们的平民意识和批判精神。
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的《行路难》《江上吟》,杜甫的《登高》、《旅夜书怀》,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李贺的《马诗》等作品,引导他们感受诗人远大的胸襟抱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深刻苦闷与强烈的不平。感受诗人强烈而又独特的个性追求。
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送友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杜甫的《月夜》、《春日忆李白》,雍陶的《题情尽桥》,陈玉兰的《寄夫》作品,引导他们感受诗人笔下的深厚的亲情,纯洁的友情。
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维的《汉江临眺》、《山居秋》,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登金陵凤凰台》杜甫的《望岳》、《秋兴八首》,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杜牧的《山行》、《清明》等诗作,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所描绘的辽阔的山川风物,神奇的自然风光,感悟他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自然的博大胸怀。
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王维的《相思》,储光羲的《钓鱼湾》,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王驾的《社日》等五七言小诗,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热爱生活,悉心观察眼前细小生活场景的独特情趣。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通过诗歌这一专项阅读,使学生在这几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1、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对古典诗歌的最优秀的代表作品要能够熟练背诵。要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一般说,一个高中生,至少要能背诵唐诗名作百首左右。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个量还是比较小的。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对诗句的理解,对作品意境的理解,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理解。理解诗句,尤其是对诗歌的语言要有比较强的感受力。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高度凝练,诗歌语言诗歌词汇有相当强的概括力。在一首诗中,一个小小的物体,却可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内容。人面桃花的后面,告诉人们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一件征衣的里边,深藏着思妇对良人无尽的思念;几瓣落红,寄寓着文人感时伤世的无奈;一壶浊酒,浸泡着落泊士子怀才不遇的喟叹。诗歌语言的感受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语感能力。在阅读达到了一定的量之后,学生有了一些积累,应该适时指导他们注意诗歌语言的这些特点。了解一些含有确定意义的诗歌语汇。像天地星辰,风雨晨昏,花草树木,各类动物,在具体的诗篇中,都具有非常丰富又相对稳定的象征意味。掌握了这些特殊的诗歌语汇,就比较容易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学会感受诗歌的意境。中国古典诗歌是感性非常强的艺术,因而也是形象的艺术。即便是阐发哲理,也一定要借助于具体的形象。要想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就不能不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的意境。意境总是寄托在一定的形象之上的。人与物组成的景,景中渲染烘托出来的特有的氛围情调,或酣畅或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感意志。通过一些典型的诗歌作品阅读,让学生学会自觉地运用想象联想,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成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去体验感悟画面所蕴涵的情调氛围,进而去求索深藏在这幅画面后面的作者的情感意趣,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认知。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即启发学生在口语交际和写作活动中能恰当贴切而又自然地引用读过的诗歌名句,或浓缩化用诗歌中的典故,更好地为表情达意服务。此外,还能在诗歌艺术的影响下,自觉地吸收古典诗歌中的对称、排比、夸张、顶真、双关等语言手段,使自己的语言生动鲜活富有文采。
三、让学生受到健康高尚的文艺熏陶
1、让学生熟读甚至背诵一二百首古典诗词,当然会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记忆能力,但更有意义的还是使他们拥有一定的古典诗歌积累。一个读过一二百首精选的古典诗歌的人和一个不知古典诗歌为何物的人,他们在思想情感,学识修养,精神面貌上的距离是自不待言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培养学生形成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和咀嚼赏鉴诗歌的习惯。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一首诗的意蕴,语言的风格,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品味一个诗人的作品风格,包括诗人最擅长的题材,最擅长的诗歌样式。如孟浩然储光羲擅写山水田园,高适岑参擅写边塞,王维则二者兼而有之;韦应物刘长卿长于五律,而王昌龄李益则长于七绝。同是众体兼擅的大家,杜甫尤擅七律,李白却似乎更偏爱歌行体古风。同是豪放词风的大家,但苏轼是旷达疏阔,辛弃疾却是慷慨悲壮;同是婉约词风的名家,柳永是通俗浅切几近口语,周邦彦却是精工典雅富丽华赡。
3、还要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诗歌格律知识。让他们能够大体把握诗与词的区别,古体与近体诗的区别,了解律诗与绝句的格律要求。还要让学生了解一种诗歌体裁从产生到发展,直至达到鼎盛期演变的基本历程,了解每一类诗歌在不同时期的代表诗人与代表作品。如果说起初的诗歌学习是把唐宋诗词作为一个切入口,引发了学生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浓厚兴趣,那么,就可以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向下延伸到元曲,向上追溯到南朝文人诗,南北朝乐府,建安诗,汉乐府,直至诗经楚辞,从而使学生对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4、还要让学生了解各类不同的艺术风格的承传与演化发展。比如从李白的诗中寻找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寻找陶渊明充满反抗性格的思想影响。又如可从北宋初期词中探寻晚唐五代词的影响,从晏殊父子和欧阳修的词作中看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5、还要引导学生读一些有代表性的诗话,词话,了解历代评论家对前人作品的不同评价。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出发,去认识具体的诗歌作品,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朱光潜先生认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他强调“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当然,我们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歌教育,并非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文学家或是准文学家,而是给他们的人生打一个中国文化的底子。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诗人,但我们确实人人都要有一点诗的趣味,诗的修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刘维桥5号 邮编:2131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