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它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诗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民族语言的演变和渊源。诗歌深奥的语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想像力。诗歌想像的思维方式以及诗歌审美的再创造性,有助于开发学生创性思维,它的“暗示性”原则,对艺术、通感以及它的绘画,音乐美可以不时刺激学生在心灵迸发审美创造的火花。
基于这样的背景及意义我们成立了“舜风诗社”,为学生搭建抒情诗坛的平台,针对学生学古诗词的弹性和适应性,利用古诗词社团活动机构的正规运行,引领我们的学生走近蕴藏丰富的诗文化宝藏。
一、理论培训
通过学生自愿与语文老师推荐相结合,吸引了一批校内的文学爱好者,但是对于古诗词学生看似十分熟悉,其实对于古诗词的理论是十分缺乏的,对古诗词的创作更是缺乏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创作的兴趣,进而写出优秀的诗歌作品,诗社组织学生“亲近古诗词”,让学生从学过的古诗词中去了解诗歌的韵、平仄等知识,在温故中知新,在知新中坚实学生的诗歌理论基础,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学生文学综合素养。
二、观察生活,尝试创作
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理论培训后,开始要求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首先进行绝句创作练习。创作前,对学生提出一些基本要求:
1、古诗词的创作,题材丰富多彩,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创作出更多题材的诗歌,我们要求学生除了写景咏物外,更应关注生活。文学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反映民生的,反映人间冷暖的,古诗词也不例外。
2、在进行古诗创作的时候,也应该讲究意境。古人认为要创作出意境优美的诗词,就必须给山水以灵性,以自然风景为依托,由直觉引发意象,从而创造出空灵、放达、幽怨的艺术空间,达到情境与物境相融,情中有物,物中有情的效果。
三、以改促教
虽然经过了系统的培训,但学生毕竟是第一次进行古诗词创作,学出的诗歌中,48个成员中,仅有十多篇诗歌言之有物,为了让学生对古诗词创作有进一步的了解,莫林葆老师把学生的两篇习作进行修改,以改促教。
秋桂
七(3)王加艳
秋风瑟瑟抚群树,——改为:秋风瑟瑟众芳凋,
2、4、6字平仄平,7字押平韵ao韵,符合格律。
万叶翩翩随处飘。——改为:落叶翩翩随处飘。
2、4、6字仄平仄(与首句相反,为“对”), 7字押平韵ao韵,符合。 注意前两句用其它花木凋零反衬桂花不怕寒冷、顽强吐露芬芳的品质。
桂树桂花香味浓,——改为:寒气侵身浑不怕,
只有桂香萦大地,
2、4、6字仄平仄(与第二句相同,为“粘”), 7字仄声,不押韵。注意第三句起转为赞颂桂花。
晒干可以泡茶喝。——改为:香萦大地更妖娆。
粉身碎骨也逍遥。
2、4、6字平仄平(与第三句相反,为“对”), 7字押平韵ao韵,注意第四句继续赞颂桂花。修改基本完成。
吟秋
七(1)班 魏莹银
绿树渐老染成红,— 绿树渐黄枫叶红,
枝头红花常凋落。—群芳零落堕泥中。
时光一逝如流水,— 时光易逝如流水,
莫对过去多言说。—当学山巅不老松。
两首诗讲解下来,学生对古诗词的创作又有了新的理解,效果颇佳。
四、取得成绩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这一学期,舜风诗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江苏省大中小学生古诗词创作大赛”中,2位学生获二等奖,1位同学获三等奖。另外,我们还参加了武进区组织的古诗词创作大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将舜风诗社办得越来越辉煌!
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