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朱淑真是我国明代以前女作家中写作诗词数量最多的人,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她在宋代是成就仅次于李清照的杰出女词人。陈廷焯说:“朱淑真词才力不逮易安,然规模唐、五代,不失分寸。”魏仲恭说:“朱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
正文:
朱淑真,自号幽棲居士,浙江钱塘人。生卒年月不详。淑真自幼“天资秀发,性灵钟慧”,诵书赋诗,通晓音律,是个难得的才女。自古红颜多薄命,淑真也是如此。她一生遭遇颇多不幸,“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下配一庸夫”致使“一生抑郁不得志”,爱情和婚姻均遭受过沉重的打击。生活的痛苦,感情的孤寂,让她不得不把岁月的流逝寄托在诗词上。她一生诗词创作颇多,无奈死后父母大多付之一炬。
朱淑真的诗词涉及很多方面。她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她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由于婚姻不如意,她写有大量描写个人寂寞生活和抒发内心痛苦的诗篇,朱淑真诗歌的题材还是比较广泛的,她用诗歌记游、赠答,并表达客居异乡时对"亲帏"、"亲庐"的怀念。她还写了一些咏史诗,议论历史,品评人物,都很有见地。她还作有许多写景咏物诗,湖光山色,四季景物的变易,都被她艺术地再现于诗歌之中。保存下来的朱淑真词有30首左右,在数量上远不及她的诗,而且其中还有赝品。但其成就却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她在词中还常常表现"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的孤单寂寞生活和苦闷哀愁的情感。这与她的诗基本格调完全一致。这些词虽然是表现了封建社会的妇女才华被压制、婚姻不如意的不幸命运,但总的来看,其思想内容是比较单薄、消沉的。朱淑真还有一部分词,表现了对于爱情的热烈向往与追求。作为一名女作家,因为这些词对于恋爱生活的描写非常坦率、大胆,语言又极泼辣、通俗,所以曾经受到某些维护封建伦常的评论者的指责。朱淑真词继承晚唐、五代词风,又接受了柳永、周邦彦等人的影响。语言清新秀丽,善于运用委婉、细腻的手法表现优美的客观景物和个人的内心世界。
朱淑真在少女时期也曾“天资秀发,性灵钟慧”,写过欢快明丽的《春景》诗:“斗草寻花正及时,不为容易见芳菲。谁能更觑闲针线,且滞春光伴酒卮。”──她要趁春光明媚而及时地去寻觅鲜花,去与女伴们斗草戏耍。这不仅因芬芳??艳的春景不易常见(故而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由大自然的春光唤醒了自己的青春之感,激发了对自己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所以对春天倍感可亲可爱),因而她不肯为闺中“女训”“女诫”所拘钳去拿针缝线学什么无味的女工,而要欢欣喜跃地举起酒杯,邀请春天这少女般的伴侣陪自己共度人生之良辰。
但是由于不幸的身世,她的诗词大多充满了苦恼与郁闷的感情,尤是她的这首惜春词——《减字木兰花·春怨》:“独行独坐,独唱独酌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踢尽寒灯梦不成。” 此词是抒写春愁的佳作。一起连用五个“独”字,陡起壁落,无限寂寞。独立已自伤神,偏有寒意故意惹人。下片愁情转深,“此情”句提起,而以“泪洗残妆”承之,词情推向高潮。“愁病”两句转而低抑,冷语收结,愈显愈凉。题名“春怨”无一语及景,而直抒胸怀,凄苦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写了出来,感人至深。这首词,造型优美,手法奇巧,无论是情节处理,还是字句净化,都下了很大功夫。这首词被写入了苏曼殊所写的《中国最美丽的词》中,苏曼殊说她是一个不幸的人,她只能对着不交一言的丈夫,坐看红颜枯槁,年华老去,最终郁郁而终。这也是她词中意境的真实写照吧。
很喜欢的是她的这首《鹊桥仙?七夕》:“巧云桩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词的上阕,由景入情,笔锋陡然一转,反问一句给人当头棒喝,让人清醒,发人深思。用人间的节日欢庆反写牛郎织女一年一次鹊桥相会的痛苦,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词的下阕仍然不徐不缓,写了少女们设果乞巧的情景,但心情已截然不同。“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夜已深,痴情的少女们仍然在虔诚的乞巧。然而深秋季节,一阵阵微凉给少女们带来一阵阵“幽欢”,在不知不觉之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纵观全词,语言是直白的,感情是悲愤的。淑真明写牛郎织女的悲欢,实写自己的不幸遭遇。在封建礼教禁锢的时代,淑真写出这样一首与封建礼教抗争的词来,实属不易,也实属难得。联系女词人痛苦曲折又短短的一生,便又释然。我们也为女词人的抗争喝彩,毕竟在女子能如淑真这般有见识的人太少,而又能与封建礼教抗争的人更少之又少。
朱淑真的确是一代才女,她的不幸成就了她的有幸吧。虽然上天没有给她一段完美的婚姻,甚至没有给她能理解儿女的父母,但是她的故事、才情还是被人知道了,两位书生整理了她的诗词,并为她写了一篇传记,让她的芳名能够千古流传。而为世人所熟知的她的诗集、词集,只有短短三个字,却足以概括她的一生—《断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