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的种类,要说清就显得非常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几类。《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乐府的音律已经失传,所以乐府诗就也归为这三类之内。这三类按字句又可分为五言、七言。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与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也就是合格律的诗与不合格律的诗这两类。古体诗在诗学上又称为古诗或古风,这类诗作不要求合格律;近体诗又称为今体诗,这类诗作一般要求合格律。从字数上看,一般可分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及杂言诗,北宋时还出现了六言诗,不过这类诗很少见。唐以后,四言诗也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只要诗作具有诗人的意境在其中,吟诵起来显得很有内涵很通畅自然就可以了,不需要格律的规范与束缚。我们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格律规范的诗,都是可以称为古体诗。
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又被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定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只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于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新音乐的歌词,文学上叫做‘词’。
(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 押平声韵;
(3) 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4) 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有五言长律与七言长律两种形式。有些长律除了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写成,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
由此可见,诗的种类比较繁多,有自由体形式的,也有非常规范形式的,只要把握得好,人之任何方面的情感都可选择与之适用的形式来写成诗篇。
五言与七言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古风除了五古七古之外,其实还有所谓杂言诗。杂言诗指的长短句杂合在一起写成的诗,句子有三言、五言七言甚至九言等参差不齐的句式,其中偶尔也有四言六言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设一类,而只是将之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是没有什么理论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