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公民意识教育校本教材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针对学生公民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收集公民意识的相关资料研讨的基础上,明确公民意识究竟包含哪些内容,从而确定初中生需要培养的公民意识内容范围,而后制定公民意识培养的目标,从而建立起我校公民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为此,我们确立了如下的公民意识培养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公民意识培养的内容范围
|
道德与文明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平等与公正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国家与民族意识。
|
|
公民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
|
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适应集体生活,增强道德与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追求公平公正。学会热爱国家、关心社会、主动参与,关注公共问题,服务社区,张扬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争做合格公民。
|
|
年级
|
阶段内容
|
阶段目标
|
初一年级:
道德与文明意识及民主与法治意识
|
1、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2、社会公德
3、法律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法律维护公民权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等。
5、依法治国,树立公民的法制观念
|
1、学生能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规则,遵守基本道德及社会公德。
2、能通过多种途径学法懂法,遵纪守法。
3、明确自由是相对的,是在法律下的自由。
|
初二年级:
权利与义务意识及平等与公正意识
|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2、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民当家作主
4、三思而后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6、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7、追求公平
8、维护正义
|
1、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2、掌握与个体成长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法律知识,做到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明确主人地位,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4、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树立平等意识。
5、认识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
初三年级:
国家与民族意识
|
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国策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文化及民族政策
|
1、学生能主动多看多听,关心时事政治,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
2、感受民族风采,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及民族耻辱感。
3、树立民族平等、团结的意识,尊重少数民族,能自觉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4、知道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以行动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