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介绍
作者:瞿勇勇 编辑日期:2010-12-6 14:26:45 点击数: 167 |
学校推进概况: 亮点与经验 |
www.czedu.gov.cn/disp_3_485_13708.shtml
学校推进概况:
2005年10月,我校参与江苏省教育厅发起的中美合作项目——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和实验,成为常州市首批试点学校。
由于是首次参加该项目的研究,学校十分重视,本着“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公民的素质负责”的宗旨,成立了以钱朝平校长为首的项目领导小组,并针对开展该课题活动的要求和难度,选拔了有丰富经验的中层干部和几位事业心强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本活动中来。
学校为了让活动高效、顺利的开展起来,邀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课题负责人组织所有成员多次在一起学习研究活动材料,领会了活动的内涵和步骤,提高了认识,从而为顺利开展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公民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因此,学校每一轮新的活动开展前,总是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发倡议书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的进行宣传发动,努力让全校师生了解开展该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师生投入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热情,尤其是参与教育活动的班级,人人都懂得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为活动的开展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做好三件事:
一是确定参加对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较大层面学生参与的教育活动。为提高教育的实效,学校决定让初二年级350多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每班都有自己的公民教育项目,学校通过比较选拔,挑选设计组织的最好的一个项目代表学校参加常州市的项目听证展示。
二是确定活动主题。首先调查地方社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学生发出倡议,帮助学生了解了相关的公共政策及公共问题的范围后,以班为单位要求每个学生花一周时间观察思考,并到自己所在社区进行实地调查,从而提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个公共问题。而后将这些问题收上来进行汇总。其次,选择研究的公共问题。经过两轮筛选,从学生提出的十几或者二十多个公共问题中选出1-2个更有价值、易于操作、得票较高的课题作为全班的研究课题。学校再对各班级的课题进行比较分析,最终推选出一个学校的研究课题。
三是明确成员分工。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学生马上开始开展活动。首先,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分工。在大家商量讨论下,他们分成了“实地考察”“采访居民”“采访政府”“媒体资料收集”“图片采集”等小组。其次,他们按组交流讨论,商量各自行动所需要做的事情,而后开展行动,收集一系列需要的资料。
2005年至今,我校的每一轮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都在初二年级全面展开,参与学生达1000多人次,教师30多人次。四年来,在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自选主题的基础上,共开展了21个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近4年的实践研究中,我校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古镇老街的保护与开发》《龙溪河的整治》《关于提高农村普法教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先后在常州市进行了听证展示并获得一等奖,并于2008年1月承办了省级现场交流会,得到了美国公民教育中心专家及省、市、区领导的肯定和赞赏。
我们的学生说:“在实践中,我实实在在地体会了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不管结果如何,我觉得过程就是宝贵的成长经历”。镇领导参加听证会后说:“孩子们的能力令我们震惊,他们关注着我们该关注的问题,令我们汗颜……”“给学生一个平台,学生会还我们万分的惊喜。”我们的老师如是说。美国公民教育中心中国事务部负责人查尔斯·巴缪勒先生在听完学生的展示后激励学生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没有你们这么好的口才和优秀的调查研究能力,你们今后的路会走的更好!”
亮点与经验
在四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摸索,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不断与地方及学校实际相结合,使其逐步本土化,从而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将其纳入德育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我校领导对公民教育较为重视,除了经常在教师回忆中宣传其重要性,而且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理念和活动方式出发,将其纳入德育计划和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中,这样既可以保证足够的经费和师资,也不会因为缺乏时间动用到某些课而引起其他任课教师的不满。
为了使这一活动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我们一方面将其与学校“德育生活化”的课题相整合,充分挖掘焦溪古镇独特的社区道德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以小公民的角色走向社会,关注公共问题,了解公共政策,体验社区生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赋予了德育新的生命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如我校学生开展的第一轮课题《古镇老街的保护与开发》及第二轮《龙溪河的整治》,就都是针对焦溪古镇的地方情况提出问题开展研究的,在实践活动中,也增强了学生作为家乡一份子的主人翁责任感,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起到了推动作用,真正提升了德育的内涵。
另一方面,我们在初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课时,及可以促使综合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还能消除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时间安排上的顾虑。
二、形成合力。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走出校门,有的要涉及敏感的社会问题,如网吧等娱乐场所,活动中可能会遇到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社会的理解等各类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考虑让家长参与进来,带领学生去调查访问,确保安全;同时,我们也可以向社区宣传我们的活动,让居民了解其重要意义,从而争取他们的配合。要提高公民教育的实效,必须把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合起来,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思考与建议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心和自信心,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多种技能,这是不可否认,也是令我们欣慰的。但中国与美国的国情不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不能照搬照抄,至少不能到我们这里就变了味,改了质,我们可以做到形不同但神相似,也就是理念不能更改。只有这样,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此,我们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指导教师要抛开功利主义,把握好角色定位
如果指导老师带着功利主义来指导这项活动,那肯定会急于求成,忽视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忽视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而仅仅关注活动的结果,这就往往难免使学生成为教师思想的表演者,从而变质变味。因此,指导教师要认识到公民教育是一个很长的实践过程,要长期关注活动的过程,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成为学生活动的主宰和导演,老师更不能什么都代劳,使学生变成活动的旁观者。老师在整个实践活动开展中应是一个指导者、引领者,帮助学生澄清误解、解答疑难、提供学生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二、选好主题。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确定选题是至关重要的。它将决定学生以后的研究过程能否切实开展,以及在研究中能否尽可能多地得到收获。虽然选题要让学生做主,但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选题。我们认为,选题切忌宽泛,如 “不法摊点引起的各种问题”、“农村节场、集市带来的问题”等就表述不清,过于宽泛,因此要选好角度,课题要表达准确、清晰;选题应具有可操作性,应适合学生,不能离学生生活太远,不能超越学生的能力,如调查校园周边的性用品店及色情书刊和音像制品等就不适合学生研究。
三、要正确评价学生的成功。
开展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公共问题,分析公共政策,我们并不强求学生通过实践形成的方案一定能被政府采纳,一定能改变政府的决策,我们更不能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我们应该通过实践活动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实如果真正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积极影响,那么这一活动我觉得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客观认识我们的现实和得失,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我们收获的宝贵财富,得让我们总结与提高,失更能让我们完善与进步。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进一步思考如何使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如何更好的实现本土化和校本化,为此,我们正在准备逐步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使其进一步可以纳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在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一项目活动有利于促使广大师生关注公民道德教育,关注社会,充分利用社区道德教育资源,了解作为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张扬公民权利,从而提高大家参与社会生活与实践的能力和自身的道德修养,并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开创一个新局面。所以,我校将本着“对学生的未来服务,为公民的素质负责”的宗旨,贯彻“以生为本 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一如既往的开展这一教育实践活动,并逐步推广,将其与我们的实际相结合,使之本土化、校本化,使其成为我校的特色。相信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定能在焦溪初级中学生根、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