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网站!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特色网站>>诗教专栏>>诗教课题>>过程资料
2008年焦溪初级中学诗歌教育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08-12-2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莫林葆

浓郁诗情满校园

——2008武进区焦溪初级中学诗歌教育活动总结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并走进诗的世界,提高欣赏诗的能力,并进而能够用诗这一文学样式来表达自己的生命感受,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校十分重视这项素质教育工程,积极营造诗歌教育氛围,采取一系列教育措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一、创设诗歌教育环境

诗歌教育是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诗歌教育要跳出光背诵默写的老路,需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校园环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我们努力创设良好的诗歌教育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明的、优雅的、诗化的濡染和熏陶,产生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1.创建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

为营造良好的诗歌教育的物质环境,学校在教室前和教室里的墙壁上,有选择的张贴古代著名诗人的画像以及他们的诗歌,并配以通俗易懂的注释;在学校橱窗和班级黑板报上,定期选登古代诗歌书法作品和有关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爱诗热情,学校把学生创作的优秀诗歌进行集中展示,要求各班轮流参观;学校开展了“爱护绿化、美我校园”诗句征集活动,将富有情趣、诗意的警示语刻写在校园绿化带的标语牌上,从而让学生们时时处在浓浓的诗歌教育氛围里。

2.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将诗歌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语文教学计划,与班主任考核挂钩,要求做到“黑板有诗句,课前有诵读”,即在每期的黑板报上有至少两首古诗欣赏,每天黑板上有一句古诗文名言警句;要求语文教师利用课前时间布置诗歌的诵读。

我们利用校刊《舜溪苑》来激发学生的诗歌写作热情,开辟了“诗歌园地”专栏,每期都登载本校学生的创作的诗歌,期末对写作认真的学生给予表彰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学校每个学年都开展多种形式的诗歌诵读、知识竞赛活动。2004年全校开展了诗歌诵读比赛,2005年初一初二年级开展了古诗知识竞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诗歌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诗歌的校园氛围,也为下一步开展诗歌写作教育打下了基础。

二、开设诗歌写作讲座

诵读赏析优秀古诗文是诗歌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不应该是全部。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还需要在情感教育、提高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努力探索诗歌创作方法,领悟古人的心路历程及其表达方式,从而为诗歌创作奠定理论功底。为此,学校邀请校外人士、选拔校内优秀教师给学生作讲座、做示范,尽力做到了诗歌写作的规范化。

1、邀请校外人士做讲座

律诗、绝句是古体诗歌的主要体裁,它讲究平仄押韵和某些句子的对仗工整。因此,给学生讲解这些知识,能将语文技能具体化,这也是语文教学的要求。2004年,我们邀请了数十年笔耕不辍的镇退休教师潘文瑞先生来给师生做讲座。老师是中华诗词学会、江苏诗词学会会员,常州“舣舟诗社”理事,焦溪镇文化刊物《舜溪风采》主编,对古诗歌素有研究。他从平仄四声讲起,直至诗歌的写作方法,详尽细致,师生都感到受益匪浅。老师共在学校作了4次讲座,听课师生达800多人次。

2、选拔本校教师做示范

为巩固诗歌写作基础,学校对全体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必须掌握一定的诗歌写作修养,在分析古体诗歌中力求做到赏析与写作并重。同时,学校选拔了文学功底较深的2位教师开设诗歌写作培训班,轮流对诗歌爱好者进行辅导,用自己的诗歌做示范,使诗歌写作教学形象可感、贴近生活,收到很好效果。

三、开展诗歌创作训练

诗歌创作是诗歌教育的最高要求,也有相当的难度。初中学生阅历见识浅、诗歌写作基础薄弱,更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因此,我们在前两项铺垫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和投入现实生活,做到有感而发,不作无病呻吟,从挖掘地方经济文化资源入手,积极开展诗歌创作训练。

1、编写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理论发挥功效于实践的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了让全校师生重视并参与到诗歌教育活动中来,学校以地方经济文化优势为依托,编制了以赞美家乡为主题的诗歌校本课程。

   首先,我们多次组织校园文学社的社员和诗歌爱好者走出校门,在耕作管理、硕果飘香的季节去到葡萄园、蜜梨园等实践基地感受生活,进行创作训练。学生们即景赋诗、有感而发,有的赞果,有的颂根,有的细描,有的铺陈,写出了一批可圈可点的诗歌习作。回校后,教师再对诗作进行适当的修正辅导,成文后送交校本课程编写小组。

   其次,我们带领学生数次走访古镇老街,感受古镇历史的悠久和沧桑;收集下发古镇人文资料,充实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于是,拱桥卧波、百米老街、历史传说、名人故事都成了创作的源头活水,都演绎成一首首感情充沛的诗歌。

   学校将这些诗歌汇编成《诗情画意颂家乡》的校本课程,其中收集诗歌150首,学校根据计划安排课时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益,获得了上级有关领导的好评。

2、开展诗歌征集活动

为了让学生不断有练习写作的机会,提高创作积极性,学校有关部门每学年都要开展一到两次的诗歌征集、竞赛活动。为了迎接2005年常州市中学生诗歌创作竞赛,学校进行充分动员。在认真写作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了潘文瑞老师对部分学生习作进行了集体点评,挑选了一批有一定质量的诗歌应征,取得了较好成绩。本次竞赛,我校共有获奖,其中

   焦溪镇创办的《舜溪风采》是一份以刊登古体诗词为主、弘扬传统文化的文艺刊物。学校与刊物编辑密切联系,经常选送一些学生习作去刊登发表。每当有诗歌作品发表,学校及时对作者给予表扬,从而激励学生们的写作欲望。

    另外,学校校刊《舜溪苑》也开辟诗歌专栏,定期征稿,对有作品入选的学生给于一定的物质奖励。

 

焦溪初级中学站在素质教育高度,扎实开展对学生的诗歌教育,许多学生对古体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和审美能力,多途径的写作训练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近年来,共有人次的作品获得武进区级以上奖励,在镇以上刊物发表诗歌篇,取得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今后,我们将制订合理的诗歌教育计划,与市、区诗词学会取得联系,邀请更多校外人士来学校举办讲座;学校也将配备专人辅导,从而大面积提高诗歌教育质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刘维桥5号 邮编:2131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