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诗歌语言美
沈爱国
沈德潜曾说:“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可见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诗的语言最精练,往往相差一个字就会影响一句诗,甚至会影响一首诗的艺术性,因此,古代诗词的词语可谓字字珠玑,其中无数富有表现力,新鲜活泼的词语,向学生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语言世界。这样精美的诗作是语言教学的精美范例。学生通过品读古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积累,从而逐渐提高驾驭祖国语言的能力。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杜甫《登岳阳楼》)写出了洞庭湖的气势恢弘。一个“坼”字把洞庭湖像把吴楚东南隔开的浩瀚表露无疑,“浮”字描绘出天地日月象在湖面上荡漾漂浮,波浪掀天,浩茫无际。无怪乎《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写出了春天的西湖繁花似锦,令人目不暇接,以具有动态进程的“渐”和充满动感的“迷”与花色相配,使人浮想联翩,似乎湖面镜台将有浓妆艳抹的西子再现。诗人不说行者的眼睛因姹紫嫣红的花色目眩,而说花儿似乎故意有迷惑人的情意;同样,不说马蹄没于西子湖畔那绿毯子般的嫩草中,而说嫩绿的浅草似乎故意掩藏起马蹄。如此赋予色彩以生命,将色彩与动感巧妙结合,给西湖春意更增无限情趣。
古诗词是美的海洋,蕴藏着千姿百态的美,正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美育在古诗词教学中有着巨大的感人的作用,让学生徜徉在诗人创设的氛围中,感知美,鉴赏美,从而提高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的审美素质,这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古诗词的美育价值,让古诗词美育之花在语文教学的园圃中结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