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网站!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特色网站>>诗教专栏>>诗教课题>>校本教案
菩萨蛮  李白
发布时间:2010-09-0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沈爱国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教学目标:

1、解释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2、掌握诗歌的朗诵能力并加以背诵。

3、切实感受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抒发。

教学过程:

1、教师示范诵读诗歌。

2、学生大声朗诵诗歌,掌握诗歌节奏。

3、学生结合有关资料与字典,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4、教师补充解释字词。

1、“菩萨蛮”系词牌名,别名子夜歌。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中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后以\"菩萨蛮”为词牌名。     2、漠漠:形容雾气。烟如织:指暮霭很浓密。  

3、暝色:暮色。    4、玉阶:白石砌成的台阶。

5、亭:一名“官亭”,设在大道上,便利旅客休息。各亭之间距离不一,所以有“长亭”、“短亭”之称。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5、点名学生起来试着翻译诗歌大意

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6、教师介绍本诗歌的写作背景简介:

这首词以含蓄的手法写游子思家之情,也反映了游子穷途无归的苦闷。作者由眼前的景色触发归思,遥想家中妻子久盼失望的情景,希望能像归飞的鸟儿一样很快回到家乡,可归途遥远艰难,使他越发思念家乡。

7、学生合作讨论诗歌的有关内容,教师加以点拨。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由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字,唤醒全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字。字,亦从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此词多有争议,有人说不为李白所作。有的人认为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其实,这首词应是李白写自己流浪生涯的体会。
  上片自远而近。从暮霭笼罩的平林、暗碧的寒山,写到暮色中独倚高楼的游子。“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平林远山写到楼头的游子,突出了“有人楼上愁”这一人物主体,层次井然有序,过渡自然。
  下片由近及远,写游子凝视投宿的飞鸟,想到自己的前途茫茫,望着伸向天边的大道,心里比那觅枝栖宿的飞鸟还要着急。 “宿鸟归飞急”一句反衬了游子急切的心情。
  词中“长亭更短亭”中一“更”字,强调了游子归期无望。征途上无数的长亭短亭,表面上是说游子归程的遥远无期,实际喻指游子的前途茫茫。与“空伫立”的“空”字相应。

8、布置作业:

1、请你结合这首词的相关内容分析在这首词中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宿鸟归飞急”一句在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刘维桥5号 邮编:2131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