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园小梅》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体会古诗的整体意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诵读、赏析古诗的能力。
三、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操,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
赏析古诗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的整体意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操,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北宋初年,有一位隐逸诗人,终生不出仕做官也不娶妻生子,只喜欢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称。
2、作者作品
林逋,字君复,北宋人,卒后赐谥“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传世。其少孤贫,力学苦吟,一生不仕亦未曾娶。其隐居西湖孤山,以植梅养鹤为乐,因而有“梅妻鹤子”之称。据说其二十年间足迹不出至城市,临终前有诗句“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以明心志。他对自己的品行颇为自许,谓高于司马相如,此诗句似含讽喻真宗喜好的封禅之意。故后人高翥在《拜林和靖先生墓》有句云:“生前已自全名节,身后从谁问子孙。”
他的诗出入晚唐,受贾岛、姚合的影响较大。其风格平淡清隽,别具风致。内容多为抒写山林湖水之趣。他的《山园小梅》历来为人所传颂并争相引用。尤其是诗的颔联“疏影”、“暗香”句更是婉致清绝,遂成为咏梅之绝唱。
3、自由诵读,指名朗读
目的:找出节奏把不准,音读不对的地方
△让学生美读全诗,说说对整首诗的理解与感受。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提示:你对这首诗从整体或某一句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这样,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诗歌的幽深意境,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4、边读边分析
提示:抓住重点词语(美词佳句),结合写作背景与作者思想,进行联想和想象。示例:
此诗首联写梅花独放。“众芳摇落”一句便将百花的凋零衰败与梅花的明媚艳丽作了鲜明的对比。于蕴藉中托出旨意,以衬出梅花卓尔不群的清姿。
讨论:
“占尽风情向小园”承接起句,当是对前面的补充描写。“占尽”二字,谓梅开其中,小园风光全被其独领。又似诗人自抒其志洁,谓众人皆浊我独清之意。
颔联写梅花的身姿。“梳影横斜”写梅花倒映于清浅的水中轻波摇曳,一“横”字写出了梅花的闲适之态。特别是梅花在黄昏朦胧月色中轻轻浮动,更显得婀娜多姿。这哪里是写梅花,分明在写卓约清丽的妙龄少女!
颈联从侧面写梅花孤洁之美。“霜禽欲下”而“先偷眼”窥视。这一“偷”字横生意趣,形象传神写出了对梅花的爱慕之情,宛在目前。次写如“粉蝶有知”使该“合断魂”。作者的假设之笔实是抒发了“霜禽”、“粉蝶”尚且受梅如此,何况人乎?亦当是诗人内心的写照。
接着,尾联由梅花而及人,落墨于诗人对梅的情感。实是对梅轻语:幸而有我与你亲近,为你小声吟诗,又何必需要奏乐与宴饮的方式呢?作者这种一往情深的表白,既独特又真切感人。
5、指导诵读诗句
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确定基调);读出节奏感。
补充:△分辨重音 △区别语调 △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选读→齐读→个别读→音乐伴读)
4)试背诵
6、学习诗歌的方法(小结):
作者背景→熟读体情→美词佳句→联想想象→背诵积累
7、作业:
背诵这首诗;积累有关“梅”的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