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网站!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特色网站>>诗教专栏>>诗教课题>>校本教案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教案
发布时间:2010-05-1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高叶红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通过工具书了解诗歌大意。

3 让自己有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愁苦和困境!

教学重点:通过工具书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让自己有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愁苦和困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

      写作背景介绍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二、熟读古诗:1、读准字音、节奏、

读准语气、语调、语速(联系写作背景)

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

学生交流,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赏析词中的佳句佳词。

1、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2、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3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4、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的深沉博大。

5、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六、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它积极意义。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是这首词的文眼,作者把人生比成一年四季,叹秋季天凉,实是说人生倏忽即逝,生命非常短暂,不论遇到多少愁苦、欢乐,也不过是生命里的点缀而已。既然生命苦短,又何必再自寻烦恼呢?理应给自己一个快乐的人生,理应让自己有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愁苦和困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刘维桥5号 邮编:2131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