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网站!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特色网站>>诗教专栏>>诗教课题>>校本教案
《无题》教案
发布时间:2009-10-3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莫林葆

《无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诗。

2、学生能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作品分析。

3、感悟作品意境、了解有关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艺术手法并进行对比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二首》其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

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

二、简介李商隐及诗作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然而,在当时朋党倾轧中,他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他的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他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或以诗中两字为题做为此类诗的题目,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象他自己所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君子。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三、听歌《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四、分析文本

《无题二首》(其一)

这是一首恋情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这一句为千古名句。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写宴会之热闹。这里的宴会既可以理解为昨夜的宴会的情景,也可以为今宵诗人对意中人的想象之语,写出了诗人此刻的凄清寂寞。)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惆怅之情。良辰美景令人心醉,但毕竟已经过去。

五、背诵诗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刘维桥5号 邮编:2131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