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网站!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特色网站>>诗教专栏>>诗教课题>>校本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08-10-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牟桃娟

《登金陵凤凰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特定的思想感情。

2、能运用比较、想像、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1、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确实如此,中国古代诗歌中,怀古诗词占了很大一部分。金陵,一个被六个朝代君主选为国都的地方,一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临江之处,自然成为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争相游览之地。唐怀古诗中,以金陵为吟咏对象的数不胜数。你知道金陵是哪六朝的国都?以金陵为吟咏对象的诗歌有哪些?这些诗歌主旨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交流以金陵为国都的六个朝代的相关知识。(东吴、东晋,以及南北朝中的宋、齐、梁、陈,这些朝代统治的时间加到一起才270多年,政权更迭频繁。 

3、回忆初中学习过的有关金陵的怀古诗作。(刘禹锡的《乌衣巷》和《石头城》,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和《泊秦淮》,李商隐《南朝》和《咏史》等,都抒发了历史沧桑变化的兴亡之叹。)

二、诗歌赏析

以金陵为怀古对象的诗歌中,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较早的一首。交待背景: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它的旨趣是什么呢?

齐读。结合题目,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找出诗歌点题以及怀古写景的语句。

齐读。找到首联、颔联、颈联。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才是永恒的存在!

颔联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颈联中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仅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 “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三、深入诗歌,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1、反复朗读诗歌,诗人结尾说总为浮云遮望眼,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缘何而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

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运用比喻:浮云能蔽日,比喻奸臣遮拦贤臣,或喻皇帝被奸臣包围。运用借代:用京城长安指代朝廷和皇帝。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比喻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相传晋明帝小时候坐在晋元帝膝上,元帝问他,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明帝答说长安近太阳远,因为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元帝为他的聪明高兴,第二天便当着群臣面前再问明帝同样的问题,没想到明帝却答说,太阳近,长安远,因为抬起头来见得到太阳,却见不到长安。

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与唐代因为安史之乱而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的情况很类似,因此李白诗末二句「浮云蔽白日」也是指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茺废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长安沦入胡人手中。李白写这首诗由怀古而引发怀君之思,加以感伤自己因遭小人谗言所害而被贬谪,登上凤凰台,望不见长安,一时触景伤情,不见长安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愁绪理解:一说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诗人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感叹自己被放逐,眼见天上浮云杳杳,不见长安,忧愁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到长安。二说,安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为长安城忧伤。总之尾联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怀抱,既有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又包含个人命运的感伤,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旨意深远,意境阔大。)

1)知人论世,根据注解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是学习古典诗歌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此处的提问以及讨论中要注重学生方法的点拨与引导。 (2)学习古典诗歌要善于抓住题眼、文眼、中心句,对此中心句意思有疑问的地方,同学间可充分探讨,教师可在课堂上适机引导,在讨论中形成解答,勿包办代替。抓住关键的语句来进行探究,可能会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但必须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支撑观点的依据。

教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思维量,尽量让学生进入李白的内心世界,分享诗人的痛苦与愁绪,理解他的经历,激起情感的共鸣。

四、深入文本,探究诗歌的整体思路。

诗歌首联、颔联、颈联所写内容与尾联诗人的愁绪有什么关系?

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有自己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首联颔联感叹六朝繁华转瞬即逝,朝代更迭频繁历史的沧桑巨变,颈联暗示自然江山的永恒长存。六朝古都而今的寥落荒凉,往昔豪华一去不返,兴亡变化描写无形之中与今时对比,兴废由人事” ,作者忧心的长安的前途如何?诗人能否实现自己的抱负?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对于当今国家和自己的复杂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诗歌讲究整体阅读,学生既要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又要能理解整首诗歌的情感脉络,把握作者所选意象与主旨的关系,这是诗歌阅读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五、布置作业

1、选择另一首你所喜爱的有关金陵古都的怀古诗,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300字左右)

2、摘抄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名作: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刘维桥5号 邮编:2131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