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网站!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特色网站>>诗教专栏>>诗教课题>>校本教案
破阵子  李煜
发布时间:2008-12-2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莫林葆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一、教学目标:
1、  能准确朗诵这首词,背诵之
2、  结合工具书与资料,准确理解词的含义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翻看本词,试着朗诵
2、学生朗诵,比赛诵读
3、教师指导朗诵
3、利用工具书及有关资料翻译词
4、学生释义,尝试理解诗歌感情
5教师出示

 

【译文】
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
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简介】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的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艺术特点

一、抒言志的集中

李煜之前,词以艳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但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臆,倾吐世家之感,真语挚。故而王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摘自《间词话》)他的词,常通过具体可感的个形象来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最是仓皇辞庙,教坊犹奏别离歌”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二、创造意境,富有意味

   《破阵子》是李煜被宋俘虏以后,回首往事,痛心疾首之作。从今忆昔,今昔对比,无限悲哀悔恨,无颜面对三千里山河。尴尬出降那刻骨铭心的一幕,至今犹在目前。长年生活在宫廷、贵为主的李煜,不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也根本意料不到“干戈”会让他为俘虏。他早已习惯别在他面前叩拜称臣,如今自己变了任宰割的“臣虏”,于是他怎么也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沈腰潘鬓、瘦发白,从外貌的变化写出了内心极度的痛苦。联想三时的蜀后主刘禅被俘后的乐不思蜀,也未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而李煜却念念不忘他的家、山河、宫殿,最终招致杀身之祸。就写词而言,这是至情的真切流露,也是表明自己“破家亡”的悲切心,集中表达了他“对亡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思想。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从不镂金错彩,而文采斐然;从不隐约其词,而又味隽永;形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在风格也是独创。《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之词则不同。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容若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离之致。”   

三、语言凝练含蓄,结构跳跃自如

分析《破阵子》,从结构前四句极力铺陈故河山、宫殿楼阁的壮丽辉煌,至歇陡转,结构的裂变映出词命运的剧烈变化,文相得益彰。下片转写归为臣虏之后的境。他不便直说生活的困窘、心的恶劣,只以外貌的变化来含蓄表现。个查阅资料得知,据《宋史·南唐世家》记载,李煜被俘入宋后曾向宋太宗诉说生活贫困,太宗知道后增加了他的月俸。可见当时李煜被俘后不仅行动受监视,精神折磨,物质生活也不宽裕。发白腰瘦,既是精神的折磨所致,也未尝不是物质生活的匮乏导致“营养不良”。最后三句,又由眼前折回过去,临别南唐时的景仍历历在目。当拥有时觉得平平常常,现在一旦被夺去,内心的屈辱伤可想而知。他忘不了“仓皇”离开金陵时的惨痛景,那是他从天堂掉进地狱的关。苏轼曾责怪李煜离开金陵时本应该向其民谢罪,而不应该“垂泪对宫娥”。对宫娥垂泪,是李煜当时真实事的写照,也符合他懦弱的格。假如在词的末尾来一番政治说教或忏悔,那既不符合李煜的格,艺术便也索然无味。

四、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具有音乐

《破阵子》一词,按清·王奕清的《钦定词谱》,属“双调小令,62字,、下片各三平韵”就该词来分析,词之中的“河”、“萝”、“戈”、“磨”、“歌”、“娥”六字压的是《词林正韵》的]五歌]韵部。词的韵脚错开,并不像诗歌一般流畅自然,但也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的韵律,诵动听感,具有音乐美

6、作业:背诵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刘维桥5号 邮编:2131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