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溪诗香》校本教材简介
武进区焦溪初级中学
本课程由莫林葆、沈爱国、刘晓芬领衔的语
本课程于2008年9月起开始实施。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设置源于省级课题《校园诗歌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并结合学校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的特色项目,在原有的《舜溪诗话》的基础上加以拓展而成。本课程整合传统经典诗词、网络与地方诗歌文化资源,包括校内师生的诗歌资源及已有的诗歌教育的成果,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了解诗歌发展及诗歌的基本常识,感受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特点,落实诗歌教育计划,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诗兴趣,使学生受到诗歌的陶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及品诗、赏诗、写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二、课程内容
该课程充分体现了人文教育的思想理念。教材三个年级共一套,分层推进,在初一时先了解诗歌常识,而后分年级设置必读诗歌与选读诗歌篇目,并分年级设立地方诗歌(包含校内诗歌资源),每一课由“注释、赏析、学习与探究”等部分组成,共计85课时。初一初二各30课时,初三25课时。
该课程呈现出以下特点:
(1)体现传统与地方相结合的文化特色
(2)适合学生的特点:教材充分挖掘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并设置必选与可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课程实施
1、我校从2004年起就编制了舜溪诗话读本,并于2007年组建了舜风诗社,聘请常州舣舟诗社会员潘文瑞老师定期给诗社成员及语文教师做讲座,莫林葆和沈爱国老师也加入了舣舟诗社,这为该课程的实施积累了经验,另外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确保了经费投入,这些都为该课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本课程纳入课时计划,保证了师资和时间。本课程由教导处管理,语文组负责落实,利用校本课时间开展教学,同时与学校的舜溪诗社活动和讲座相结合,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
3、积极编写校本教材。我校依据诗歌教育的目标,结合学校诗歌教育的经验及课题研究要求,由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莫林葆老师和常州市语文骨干教师沈爱国老师具体策划,由所有语文教师会同教科室、信息处组成编写小组,精心编写《舜溪诗香》的校本教材。我们校本课程的编写于2008年9月起在语文教师边备课、写教案过程中边积累而成,于2010年上半年整理成册,付诸印刷。
四、课程评价
本课程平时通过学生的背诵进行检测,每学期通过学期检测调查表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同时,再辅之以诗歌诵读、默写竞赛等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