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识二
如何鉴赏诗歌:(侧重古典诗歌)
(一) 知人论世。
人:作者。了解作者的经历、境遇、创作风格、文学素养等。
世: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整个社会大背景,以及诗人当时的个人处境(境遇)。
比较陆游和毛泽东的两首同题词作《卜算子咏梅》
陆游之作: 毛泽东之作:
驿外断桥边, 风雨送春归,
寂寞开无主。 飞雪迎春到。
已是黄昏独自愁, 已是悬崖百丈冰,
更着风和雨。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一任群芳妒 。 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 待到山花烂漫时,
只有香如故。 她在丛中笑。
学生讨论:从知人论世这一角度谈谈对两首诗的不同认识。
(二) 分析诗题,把握主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母。(公婆)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 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镜心:镜湖的湖心)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唐 张籍〈〈酬朱庆余〉〉
先不给出题目,让学生猜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三) 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情景交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逸美好的农村生活图景,使读者感受到诗人超脱尘世、淡泊宁静的心境。
特别注意要整体把握诗的意境,不能只着眼于个别字、词、句。
如只看“小桥流水人家”,你会觉得这是断肠人写的吗?
相关链接:以乐景写乐 以哀景写哀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四) 品味语言
古人特别注重锤炼字句。
贾岛:推敲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卢延让: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读诗要品味含义深刻、隽永的字句,理解作者锤炼字句的技巧。
“明月别枝惊鹊” (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
“红杏枝头春意闹” 茂盛,鲜艳,富有生机,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五) 注意作者的不同风格
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他们在创作中各有特色,这就形成作品的不同风格。
李白:清新飘逸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杜甫:沉郁顿挫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婉约:苏轼,辛弃疾
豪放:柳永,李清照
苏轼与善歌的人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汗,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六) 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今,直抒胸臆,烘托,对比,象征,比喻,以静写动,虚实相映,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