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四月春风暖,正是读书时。今天,我们齐聚在国旗下,共同开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之旅。小说家毛姆曾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而我想说,对你们而言,读书更是一片沃土,滋养青春,孕育梦想。
一、读书,让心灵与世界共鸣
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为什么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读书能带我们穿越时空,与伟大的灵魂对话。比如,15岁的谷爱凌在紧张的训练之余,仍坚持阅读《人类简史》,她说:“这本书让我明白,人类的故事远比滑雪比赛更宏大。”同样,我们的同龄人——14岁的“诗词才女”武亦姝,正是通过大量阅读古典诗词,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绽放光彩。读书,让我们在别人的智慧里,找到自己的答案。
二、读书,让坚持成为习惯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道:“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读书亦是如此。大家知道“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吗?她因药物导致失聪,却凭借唇语和阅读,考入清华大学。她说:“书本是我的耳朵,带我听见了世界的声音。”今天的你们,或许会觉得物理定律晦涩、古文难懂,但请记住:每一本啃下的书,都是你未来的垫脚石。就像登山家王石说的:“读书和登山一样,每一步都算数。”
三、读书,让未来有无限可能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AI少女”李昕融吗?她12岁开始自学编程,通过阅读英文原版科技书籍,开发出多款智能应用。她说:“书里的代码,是我改变世界的工具。”你们的未来,同样藏在今天的阅读选择里。读《三体》,你可能爱上宇宙的浩瀚;读《追风筝的人》,你会懂得勇气与救赎;读《科学家的故事》,你或许会立志成为下一个屠呦呦。正如科幻作家刘慈欣所言:“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因为你用几小时就能获得别人一生的智慧。”
最后,我想说: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它不会让你一夜成名,但会让你说话有逻辑、做事有方法、做人有格局;它不能替你走遍天下,但能让你在书桌前拥抱星辰大海。从今天起,重新定义你的青春。愿你们放下碎片化的浏览,捧起一本本好书,我们可以如少年周恩来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思考点亮青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