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网站!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特色网站>>诗教专栏>>诗教课题>>诗教一得
涵育乡情的乡土诗歌诵读的教学策略 张明晓
发布时间:2025-04-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莫林葆

焦溪古镇具有7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人文底蕴丰厚,有着优良的诗歌创作传统,诗坛名人辈出。乡土诗歌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把诗歌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感受到其中的人文关怀,提升人文素养。

的研究和实践,让学生在品读和创作乡土诗歌的过程中去发现美、体味美,让学生了解乡土人情,懂得感恩,记住乡愁,促使真善美意识的养成。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吟诗诵词和读文的方法。作为一种独特而行之有效的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手段,无疑是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一份宝贵而仍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诵读乡土诗歌,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爱国、爱乡情怀的养成。

那么如何进行涵育乡愁的乡土诗歌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和实施:

首先,引入背景知识与进行情感铺垫

在诵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当地的历史、地理、风俗等乡土文化背景,帮助学生建立对诗歌内容的初步认知和情感联系通过分享自己的乡土情感,或者引导学生回忆与家乡相关的美好记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为诵读教学打下情感基础。

其次巧用多媒体设备,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改变教学方式,巧妙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名家的朗读视频或者音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让他们爱上诵读。等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相应的情境,教师鼓励他们自由诵读,读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感觉。进行了诵读练习之后,可请主动的学生到讲台上为大家诵读诗歌,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接着,进行诵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在学生进行了诵读练习之后,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诵读能力,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诵读,展示正确的发音、语调、停顿等诵读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进行诵读指导,包括如何调整呼吸、控制语速、把握情感等,帮助他们掌握诵读的技巧和方法。学生的诵读能力往往有所不同,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相应的诵读任务,而需要教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耐心地指导、帮助,之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行揣摩。

最后,开展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不是仅靠上一节课或者进行一次指导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在校本教材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活动,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坚持诵读,以此来感染他们,影响他们。

诵读的主要形式是“读”,但又不是单调的“读”。即便是最本色的“素读”也可以融入接力、递进、唱和等多种方式,以增加兴趣,消除疲意感。我们可以借助多元智能理论,把多种智能迁移到通读中,丰富诵读的形式,调动学生通读的积极性。比如,我们根据通读内容创编韵律操、武术操,让学生在课间锻炼中感受经典;可以把通读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把通读内容创编成歌舞节目,让学生在文艺表演中感悟经典;可以定期组织经典吟唱、诗文表演、诗文接龙、亲子通读等展演活动;可以定期开展开展“诗词大会”展示表演、“诵读小达人”、“诗词明星”等评比活动让学生每天口之,体操之,心想之,行践之,逐渐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乡土诗歌诵读亦然,我们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通读热情,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乡土诗歌的魅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刘维桥5号 邮编:2131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