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的章法是起、承、转、合。一般首句起,二句承、三句转、四句结。一、二句固然重要,但总是铺垫,最关键在于三句的转,要转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方为妙。第四句便顺水推舟,意境全出。
四个部分的具体解释如下:
起。起是绝句的第一句,主要任务是引入主题,为整首诗定下基调,起既可以是直接陈述,也可以是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起句要平,为后面突兀伏笔。如王冕《墨梅》首句“我家洗砚池边树”。
承。承是绝句的第二句,主要任务是承接起句,进一步展开内容,为下文做铺垫,承句与起句之间应保持逻辑上的连贯性。承要紧扣上句,并有所扩展。
转。转是绝句的第三句,主要任务是转换,即改变前两句的内容,引入新的元素或观点,转句应能引起并引导读者的期待感。一二句看做一块,那么三四句为另一块,那么第三句显得尤为重要。 既然绝诗可分为两块,二三句之间很容易出现有断层的感觉,断层是写诗的大忌。 如何做到不断层,首联要为尾联铺底,尾联要在首联的基础上转。首联的两句,特别是首联的承句要为启下做功课,如果做到位了,所写的绝诗既可突出主题思想,又有良好的整体感。如现代人蔡宝瑶的《秋荷》:
细雨霏霏落冷塘,横斜瘦影诉衷肠。
风光一季秋来老,谁晓莲心苦恼长?
首句景起,写“细雨”“落冷塘”。承句承接上句,补充描述,写塘里的秋荷,“横斜瘦影”,是暗点题,这是明显的承上。 启下是怎么回么事呢?承句采用了拟人手法,用“诉衷肠”三个字启下,秋荷要倾诉什么?尾联作答,“风光一季秋来老,谁晓莲心苦恼长?”这样二三句之间就不显得有断层感了,这就是承句启下的好处。
合。合是绝句的第四句,主要任务是整合全篇,给出结论或留下余韵,合句应简洁有力,同时与全诗的主题和情感相呼应。
总的来说,绝句的章法要求诗人精心设计每一句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起承转合的结构,使整首诗形成一个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