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网站!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焦中概况>>制度建设
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3-01-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沈淼

——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办学目标,树立正确的德育观,通过课程引领、文化滋养、实践活动、管理育人、多元评价、家校合力等举措,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发展目标

“担当责任 享受成长”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品格养成教育为重点,构建“七彩德育”体系,强化七彩育人途径,健全“七彩少年评价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新格局,让每个学生成长为具有“爱国、有志、博艺、创新、阳光、诚信、担当”的品质的“七彩少年”。

三、主要举措

(一)构建“七彩德育”体系,创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四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在学校原有的“五彩德育”课程基础上,构建“七彩德育”体系(金色“理想信念教育”、红色“爱国主义教育”、黄色“传统文化教育”、绿色“生态文明教育”、蓝色“心理健康教育”、橙色“法治安全教育”和紫色“劳动实践教育”)。

立足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情境,开展七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培育顶天立地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

(二)强化七彩育人途径,实现德育工作保实效。

1、形成红色“管理育人”新常态

1)班主任专业管理:推进实施“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建立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三个结合——注重班主任研修,形成“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相结合”、“技能培训与自主体验相结合”、“常规工作与特色工作相结合”;三个意识——优化班主任行为,确立班集体管理中的“目标化意识、自主化意识、特色化意识”,在过程中追求完美、在过程中体现价值;三个到位——加强班主任考核,使班主任逐步明确“综合治理责任到位、师生互动和谐到位、常规管理措施到位”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年级周例会以提升班主任的常规工作水平;开展校级月培训以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创建名班主任工作室、评选优秀班主任、举行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等以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水平。

2)教职工全员管理:引导全体教职工,树立全员管理育人的理念,将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每一个管理细节之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育人职责,充分发挥每一个行政人员、党员干部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功能,要求每位教职员工都要采用“激励、引导、示范”的教育方法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始终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一种渴望成才的期待,一种超越自我的激情。

3)学生自主管理:注重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作用。成立学生会,加强对学生干部工作艺术和能力的提升培训,加强对学生干部例会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调动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自主管理实效。设立学生会监督岗:负责校园卫生、两课两操、文明就餐等方面的检查与反馈,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观作用,培养学生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学校管理。

2、守住蓝色“课程育人”主阵地

1)学科德育:坚持全员、全过程、全学科整体育人的原则,加强各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共促学科育人。充分发挥思政课等各科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行为规范、校纪校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校本德育:围绕学生培养目标,重视活动体验,构建德育校本课程七年级课程侧重习惯养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引导他们自爱、自律;八年级课程侧重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辅以青春期心理教育,旨在培育学生阳光心态引导学生自尊、自信;九年级课程侧重励志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自立、自强

3、坚持金色“活动育人”主渠道

依托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增强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中渗透融合思想道德教育。组建各类社团,开展常态化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先锋作用,推进班级工作,指导社团活动,形成工作合力。

4、唱响绿色文化育人主旋律

学校以师生舒心,家长放心为目标,着眼于用优雅温馨的校园环境,增强对学生的熏陶,坚持用优秀的文化增强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感染,让每一份资源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1)环境文化:学校精心规划,力求环境建设中包含美、折射美,打造笑脸墙点赞墙诗歌长廊等,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利用教室内外墙壁的空白空间,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悬挂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力争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树一花、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创设积极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弘扬正气,激励成长。

2)班级文化:学校开展七个一为载体的七彩班级文化建设,即一名(班级个性化名称)、一约(班级公约)、一志(《班级日志》)、一册(《七彩少年成长印记》)、一报(班报或喜报)、一墙(班级特色文化墙)、一角(班级图书角),通过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建立健全班规,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有特色、有核心价值、有归属感、体现班级精神的绿色班级文化。

3)仪式文化:除每周一常规升旗仪式外,学校将对已有的仪式教育进行梳理,构建七彩仪式(金色开学典礼,红色国庆庆祝仪式,橙色建队仪式、黄色十四岁青春仪式暨离队仪式、蓝色中考壮行仪式、绿色新年跨年仪式、紫色毕业典礼),以达到通过仪式文化对学生实施影响、感化、熏陶,让学生在各个重要的成长节点收获成长的喜悦。

5、完善黄色“实践育人”新体系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红色——团队活动、黄色——传统文化实践、绿色——生态环保实践、蓝色——心理健康实践、橙色——法治安全实践、紫色——劳动实践、金色——艺体科技实践”七个系列的实践活动,借助研学旅行、志愿服务活动、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挖掘劳动育人价值,形成“347”劳动育人体系,以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三位一体相互融合,以“生活性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四个维度,校园清洁、家务劳动、农耕劳作、爱心义卖、志愿服务、研究学习、艺术创作等七大项目来培养学生“勇担当、爱劳动、乐奉献、善创新”的优秀品格。

6开创橙色协同育人新局面

通过社区共建、家校互动活动完善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借助网络资源拓展学生体验,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1激活共建平台

通过走出请进的方式,进一步和法治副校长、校外阳光驿站、家委会成员、校外德育基地、社区、城管局、消防队等沟通联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新颖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使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共建平台在我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最终实现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教育局面。

2)加强家校协作

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规范家长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家长委员会的参与、帮扶和监督作用,参与学生成长全过程。挖掘家长资源,建立家长志愿者队伍,将有意愿、有能力进行学生活动指导的家长吸引到学校教育活动中,形成家校教育共同体,构建大德育的基本网络,为学生的发展搭建更多的平台。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常态化开展家长沙龙活动,定期开设讲座和个性化定制;持续开展“大家访”活动和“家长进校园”活动,家校协同互访。

7、健全紫色“评价育人”新机制

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导,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探索具有“有志、仁爱、博艺、创新、阳光、诚信、担当”的品质的“七彩少年”培养模式,结合《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整合学校原有的《成长印记》和《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双积双评”积分入团工作实施方案》,逐步建立“七彩少年评价机制”。探索多元化评价和个性化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不断提高德育评价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各类评比活动,“单色少年”、“月度人物”、“舜溪之星”评选等,提升学生信心、积极性,激励全体学生人人争做七彩少年的潜能。

四、达成效果

通过“七彩德育的深入推进,学校的校风、学风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力提升。走进校园,时时洋溢着七彩少年”的风采,处处呈现出舒心校园的风景。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师生阳光自信的精神风貌,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充满爱心的志愿服务、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精彩纷呈的德育课堂、激情壮观的课间跑操成为了校园内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努力把七彩德育做成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美好家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刘维桥5号 邮编:2131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