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作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刘晓芬
乡土作文教学是教师以乡土资源为依托,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体验,在了解本乡本土的自然、人文、历史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家乡的认同与敬畏,传达乡土生活经验,展现乡土生活的情趣,阐述对乡土文化的见解,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它以乡土资源为写作素材,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写作前提,让学生了解乡土的自然、人文知识,提高写作技能,增强对乡土的认同和热爱。在作文教学的写作中,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乡土的自然美、文化美、民俗美、人性美,激发起学生对乡土的认同和热爱。同时通过乡土化作文的体验活动,学生需更多的与同伴、社会成员的沟通,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在乡土化作文的写作过程还培养了他们在真实的乡土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乡土化作文教学是以乡土资源为依托的。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乡风民俗、特色物产、历史文化、乡贤轶事等都是乡土化作文的写作素材。通过对家乡自然风光、风土民俗、历史名人、历史沿革等资源的开掘、利用,了解家乡地域环境、文化特点,体验邻里情谊、朴实情怀,了解自己祖先的奋斗发展史,领略家乡特有的文化气质、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感情。
乡土化作文教学强调活动体验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观察、参观、访问、调查、体验等。教师用创设情境、参与合作、指导帮助等活动方式让学生拓展了学生了解乡土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素材积累,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我手写我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以为学生的表达和交流带来强烈欲望和丰富的内涵。总之,乡土化作文教学旨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实现“文成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