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网站!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特色网站>>诗教专栏>>诗歌常识
格律诗押韵和平仄
发布时间:2021-10-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莫林葆

一、格律诗与格律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一般指绝句和律诗。

格律要求: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而且律诗的中间两联要对仗等。

     讲格律的原因: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练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二、押韵(1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押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

     押韵:隋唐以来形成韵部,即平水韵,106个韵部。古典格律诗皆严格遵守。分得过细,与今天有较大差别。如东与冬,真与文,津与林等。

    语音变迁:改朝换代定不同主流语言,即各朝的普通话。如:周朝用关中河南一带的语言为普通话,元朝用北方话,明朝初用南京话,明清用北方话。

     吴语方言的优势:孔子首推周朝普通话,即雅言。中有吴语。今天要辨韵和平仄,用土话有时很正确。

二、押韵(2

新韵:鉴于平水韵与今天普通话的差别,难以区别,对传承不利,有识之士谋求革新,中华诗词学会推出《中华新韵18韵》,简化,与今天所学韵部基本一致。但阻力很大。

    韵脚:押韵的末一汉字。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

押韵:绝句一、二、四句要押韵,尤其二、四句一定要!  

现阶段一定要用平声韵!
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折戟沉沙铁未,自将磨洗认前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三、平仄

平仄的意义:声调高低、抑扬顿挫,韵律节奏之美,全世界独一无二,利于吟诵。

     古平仄:有五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前四声大体依次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四声。后入声逐渐取消或并入仄声。

    今平仄:普通话四声。初学以今天汉语拼音为主。

四、格律诗平仄规则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灵。末防三连同,四字防孤平。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行。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音。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劲。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注:按照 五言、七言的律诗、绝句,分为十六种。

1、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

2、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

3、一、二句以及三、四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都要对立相反,即为“对”;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也就是二、三两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即为“粘”。

4、全句只一个平声;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如平湖秋波连天;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如花树凋零万叶落

5、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

6、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

7、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

8、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好雨知时节——仄        折戟沉沙铁未销——仄

  当春乃发生——平        自将磨洗认前朝——仄

随风潜入夜——平        东风不与周郎便——仄

润物细无声——仄        铜雀春深锁二乔——平

 

 

五、格律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
           ┣注意,①②句的平仄是相反的。称为“对”。
②一行白鹭上青天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
            ┣②③句平仄相同。——这称为“粘”。
③窗含西岭千秋雪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 
               ━③④句平仄相反,这“对”。

④门泊东吴万里船      ┃ 
 仄仄平平仄仄平      
  1、①②句、③④句分别统称为对句;②③句称之为邻句。
  2、对句中平仄相反,称之为“对”;邻句平仄相反,称之为“粘”。这是格律诗词的基本规律,如果没做到,就“犯了错误”,称之为“失粘”或“失对”
  3、“泊”现在念第二声,古代是仄声的。

   4、初学掌握基本押韵、平仄知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刘维桥5号 邮编:2131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