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网站!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特色网站>>诗教专栏>>诗教课题>>校本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发布时间:2021-10-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莫林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焦溪初级中学语文组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基本信息,结合经历、背景理解诗歌内涵

2、理解诗歌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情感

3、阅读赏析其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作者、写作背景解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常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二、诗歌赏析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坐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诗的后四句,转入抒发诗人自己的感情,转得也很自然.眼前洞庭湖的美景,触动了诗人的心事,使他想起自己隐居独处、默默无闻的境地,不禁感慨万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济是渡水,舟楫是船和桨,端居是闲居无事可做.这两句,诗人用巧妙的比喻,向张丞相表白:我是不甘心过隐居生活的;虚度年华,辜负大好时光,我感到羞耻.可是,我要渡水却没有船只,我要出来做事却无人引荐,这就是我的难处啊!
      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婉转地向执掌大权的张丞相提出请求.这两句诗,是古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转化来的.它的本意是说,与其站在河边空叫好鱼!好鱼!”不如回家去编织捕鱼的网.在这里,诗人联系自己的心情,给这句古话赋予了新的意义,把张丞相比为垂钓者”,而自己却在坐观”,不能去捕鱼,只有感慨而已.意思就是说:您张丞相在执掌国政,我怎么可以袖手旁观呢?但我这个闲居的隐士又不能够替您效力,无奈,我只能空向您表示一番羡慕之情罢了.这意思虽然很委婉,但却是明白的:希求张丞相引荐,为他找一条出路.
     然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有作为的人想出头,谈何容易!“当路无人”,孟浩然终于没有寻到出路,四处碰鼻,灰心失望,五十二岁时就在故乡南园病逝.读这首诗,觉得它的思想意义不大,但是它的写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却是值得借鉴的.而且,它象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的弊病,反映出知识分子寻求道路的苦闷心境.这些都是可取的.

    三、名句欣赏

   1、“气蒸”“波撼”:写出洞庭湖无比的波澜壮阔,动态感十足,笔力千钧,为后人所赞赏。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本来有志于报国,可是现实无情,不能为国出力,反映出知识分子寻求道路的苦闷心境。

   四、教学迁移

   孟浩然是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联系他的其他诗作,读一读。

  《春晓》《过故人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刘维桥5号 邮编:2131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