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乡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李新艳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普遍内容空泛,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材料贫乏,是学生作文水平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恼,是源于他们没有贴近生活,缺少厚重的文化积淀,不善于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所致。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使乡土文化与作文教学有效地融合起来,是改变这种状况的突破点。这次作文教学我有以下的感悟。
一、可以借助乡土风俗表情达意。
农村的乡土风俗可谓多矣,一年中,农历的节日都会有相应的风俗,如:正月里来闹花灯;二月二回娘家(就是说农历二月初二嫁出去的姑娘要回娘家);六月六、洗澡白,(意思是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小孩子要下河洗澡,就会越洗皮肤越白,认为白漂亮);结婚当天要闹洞房,新娘子过门要跨火盆(意思是将霉气去掉)等,这些乡土文化,表现出农村的亮丽风景,是人们长期生活中的沉淀,如果作文时,能够有选择的进行筛选,并利用于作文之中,有助于表达情感和涵意,使作文更有趣,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这些风俗都是知之甚少,学生也难以体会其中的内涵,作文中可以适当的将这些场景拍摄下来,带到课堂上来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乡土风俗的魅力和趣味,将这些人和事写进作文里去,那就增添了作文的韵味。从而很好的表情达意。
二、可以借助庙会颂扬生活
赶庙会是农村每年的习俗,庙会集民间风俗与民间艺术于一体,也是农村集市的一种形式。到了庙会这天,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去赶庙会,大人是想买点农具,来年更好的种地,丰收,花姑娘、大媳妇是为了买些花衣服布料做几件新衣服,小孩会争着买好吃的,好玩的,有糖葫芦,有莲藕,有甘蔗,有气球等,整个庙会热闹非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指导学生有选择的描写自己参加庙会的见闻和感受。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抒情发感,真是真青流露,细节描写非常到位,整体把握也很全面,学生作文里有写集市的繁华,有写民间艺术表演的新奇,有写物品的琳琅满目,无不描写得精彩分室,也从某角度反映现在人们的富裕生活,人们现在内心的幸福和心情的喜悦,折射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迅速,社会制度的优越。
总之,乡土文化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应将二者有效地融合起来。只有立足于学生生活的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构建张扬个性、充满创新活力的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