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网站!
栏目列表
《体验式乡土田园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0-11-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桃娟

《体验式乡土田园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牟桃娟

【前言】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最直接的表现,也是学生抒发感受较直接的方式,可以说,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从我校学生习作来看,大多数学生写作文都不是出于情感表达需要,而是为了迎合教师或社会的评价标准被迫奉命写作。作文缺少个性,没有独特的体验,学生在习作中弄虚作假,空话大话连篇,作文结构程式化,作文内容雷同化,语言表达缺乏灵性。“体验的缺失”是学生作文空洞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老师的作文教学来看,老师大多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而忽视学生的体验,忽视学生素材的积累,尤其是作文农村教师,教的是农村学生,体验乡土田园文化、乡土田园生活等,拓宽我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实现学生作文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才是一条适合我校的作文教学之路。

【国内外现状】

1、国外研究综述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孩子是通过自己探索世界来积累经验和学习成长的。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是学习和探索的方式。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心理场”的概念,他认为心理场就是由一个人的生活事件经验和未来的思想愿望所构成的一个总和,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在数量上和类型上不断丰富和扩展。1984年,大卫·库伯在总结了约翰·杜威、库尔特·勒温和皮亚杰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经验学习模式亦即经验学习圈理论并形成了《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发展的源泉》一书。

80年代以,各国作文教学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作了不少探索,如:日本语文教学界“生活作文”思想代表人物村山俊太郎提出了调查作文的概念:即作文不仅在于观察自然,还应以社会为对象。(《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思想》方明生《外国教育资料》1996);美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瞥》张良田),提出了学生习作要考虑读者、考虑对象的生活化要求。美国还兴起了一种新的写作实验方案“为学习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特点》张孔义)把写作作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工具。

2、国内研究现状

 1978年起,经过长期的探索,近30年的中国作文教学改革史,是一部成绩辉煌的历史,其显著标志是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作文教学思潮发生两次变革,从重写作技巧转向重写作内容的拓展和学生写作情意的培养。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围文转见文不见人的技术倾向。新课标颁布后,愈来愈多的教师开始将作文教学融合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作文教学中的生活气息浓厚起来作文教学的天地变得童趣盎然,五彩缤纷了。

“体验作文教学”作为课题开展专门的研究活动,在南京、杭州、海安等许多地区,随着课程改革地推进,已有好几年的研究历史了,并取得了许多有借鉴价值的成果。如:海安的《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初探》,研究的重点是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的重要性和如何开展体验性作文教学;南京的《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习作能力》,研究的重点是学生在具体的体验中习作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等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体验性作文的重要性和实效性,但是,由于研究面比较广泛,不易深入。

台湾近年作文教学出现了一些变化和趋势:由划一化化趋向弹性化,从泛政治化趋于民族化、本土化。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强调民族观念,阐扬固有伦理、道德,认识乡土环境,热爱乡土文化,养成修己善群、勤劳服务的习性,培植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目前的作文教学研究中,针对“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研究开始受到重视,依托乡村背景、体现乡村田园特色、适合乡村学生的作文教学研究相对较少

    【主要研究研究成果】

为了对现阶段体验式乡土田园作文的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在网上浏览了众多有关体验式作文教学、乡土田园作文方面的文章,并进行研读,发现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向:

1、乡土田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此类文献对乡土田园作文的资源范围进行了全面的概述,基本包括: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资源,如传统节日习俗,古建筑、古物什以及背后的故事,村史、村志,地方戏曲,民间传说,主题庙会,传统工艺等。  乡风类写作素材,包括乡村本色生活,如春天在田边栽种瓜果菜蔬,夏天在河里洗澡、逮鱼等;乡村的变革发展,如乡村城镇化建设日见规模、家庭式手工作坊的兴起、品牌特产的推广、机械化耕作的应用等。孩子们从小在田园中的生活,乡野风物。乡野风光提供了无污染、无添加的绿色写材,人的生存本身更是赋予了田园“人化”色彩,纯净的自然风物镶嵌人的心理、情思与智慧。④乡人:追踪自然环境中的乡人,以动态特写的方式展现其经历与品质,记录乡邻乡亲纯然本性。

2、乡土资源在作文中的运用。此类文献认为,要将乡土资源很好的运用于写作教学中,需注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的真情体验。还可将丰富的方言土语运用于文中,让文章充满地方色彩和亲切感,增加文章的魅力。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人主体,建立写作者新旧写作知识架构间的联结,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通过深入观察、学习、领悟、分析、重组、诉诸表达等系统活动建构写作的个人主体写作情境。

3、铸炼有文化底蕴的乡土情怀。对乡土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是乡情的主脉,对乡村现象的反省、批判同样是需要理解的情感活动,会推动乡村的真正发展。因此,在乡土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基于写作的目的驱动,落实传承区域文化的行动取向,导引学生深入生活腹地,根植生活,浸润乡土文明与区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家乡认同感和田园情怀,吸收乡土文化精华,让乡土田园写材的情感触点、思维质点得以孕育、发展、成熟。写作融入区域生活,展现地方文明,呈现乡土文化的特有思维样貌。

    【结论】

通过对与乡土田园作文相关的文献的查询,了解到对于乡土田园作文的教学,目前在语文教学界已经有了一些成果,近年,徐州的冷永老师,在“乡土田园”写作教学研究中成果颇丰,他发表的诸多有关“乡土田园”作文教学的论文,给了我们课题研究许多启示,让我们再次明确了研究的方向,也让我们对自己的研究更有信心。

我们的《体验式乡土田园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基于我校农村中学的特点确立的。

焦溪初中,地处农村,是一座千年古镇,林果之乡,是个人杰地灵之地,在这里,有着丰富的、独特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这些颇具特色的乡土田园资源,我校学生提供了独具乡土韵味的写作素材。我们的课题研究旨在带领学生发掘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拓宽学生的视眼,积累有效的写作素材。这与前人的研究相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经历,结合我校的实际,发掘独属于焦中学子的独特的写作素材。接着,我们可以将所获取的资源进行分类整合为体验式乡土田园作文教学的实施确定方向。

我们的课题也注重学生的体验,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引导学生走进乡土田园,深入感受生活。我们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以体验、收集、访问等形式为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家乡的民俗民风,收集家乡的乡土文学,了解家乡的丰富物产,发现家乡的变化,在活动中形成诸多体验后,要求学生撰写体验日记,让他们将活动中的感受、乍现的灵光及时分类记录下来。这样,就使积累眉目清楚,可以在今后的写作中迅速而充分地搜索到相关的生活素材当然,在文献搜集的过程中,有些文献说还可将丰富的方言土语运用于文中,让文章充满地方色彩和亲切感,增加文章的魅力,我们认为,这是个很好的落笔点,方言俚语,是乡土特色的一大体现,也是当地农民智慧的结晶,是写作的不错的素材。

关于铸炼有文化底蕴的乡土情怀,我们的课题也有所涉及,我们的课题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体验式乡土田园作文教学研究,搭建联通写作教学与乡土生活的桥梁,以乡土写作为载体,开掘乡土素材,承接乡土文化,坚守乡土精神。以乡土写作教学为根须,引导学生皈依乡土,悦纳田园,深根生活

当然,在文献查询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缺憾,虽查询了许多的文献,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查到太多的有关“乡土田园作文”教学的成熟的、成型的策略,当然,作文语文教师,我们也知道,作为写作教学,有固定的模式、范式来指导学生,固然很好,但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会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可言。但我们的课题,还是希望能探索出一些对学生有帮助的写作策略。所以,我们预计从多样化方式诱发学生表达优化学生将体验转化为语言的能力等方面,来给予学生一些帮助。

对于作文教学的研究,前人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体验式作文教学,支架式写作教学、成语作文等各种模式层出不穷,这些作文教学模式虽都是基于本校实际所进行的研究,但无论那种作文教学模式,其中总有相通之处,后续,为了更好的进行“体验式乡土田园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也可以多研究几种,这必将对我们的课题研究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冷永.“乡土田园”写作资源开发及运用[J].江苏教育,2017(51)32-33

[2]张铎祥.让作文回归农村味,乡土情[J].新一代:理论版,2018(17)88

[3]陈 刚.充分利用农村作文教学优势,努力提升学生写作水平[J].中华少年,2017(35)262-263

[4]兰小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乡土资源的优势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2)118

[5]钱 娟.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乡土资源的优势探讨[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5(11)51

[6]朱 显.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发现(教育版),2017(3)90

[7]邵 青.小议农村作文教学中乡土资源的挖掘[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5)49-51

[8]李朝茂.乡土资源视角下农村小学起始作文教学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9]邵 州.打造有地方色彩的初中作文——淺谈潮州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

[10]杨荣芹.让习作诗意地栖居在乡土之上——苏北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乡土化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2014(38)57

[11]冷永.利用农村乡土优势,突破作文教学瓶颈[J]求知导刊 20205

[12]胡炜.掬乡土文化之水,灌作文教学之花[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26)

[13]吴连助.农村地方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体验式作文教学为例[J]教法探讨2014(7-8)94-96

[14]葛家梅.巧用乡土文化资源  让语文教学绽放光彩[J]新课程导学2017(7)50

[15]王爱玲.让乡土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绽放异彩[J]作文教学研究2016(6)

[16]李晓红.生态文化视域下的乡村学校文化建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9)

[17]李强.田园文化进校园的校本实践——以广州市白云区谢家庄小学为例[J]《道德领导力》2018(7)33-35

[18]丁婉.“寻根文学”走进农村初中作文课堂的策略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文学2015.4

[19]冷永.乡土田园写作校本课程建构:从别处走向自己的生活[J]师道2020(1)

[20]冷永.乡土写作助力学生田园情怀的建构[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7(9)
[21]王永芹.乡土资源运用于写作教学的研究[J]观察与思考2016(10)28

[22]代建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学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科学研究2006(6)17-18

[23]溥德鹤.云大附中体验式作文教学实践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文学系2014.6

[24]崔靖煜.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文学系2018.6

[25]高永红.回归生活,建构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J]小学教学研究2018(11)78-79

[26]马瑾贤.“生态童年”理念下,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户外自主性游戏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251-25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刘维桥5号 邮编:2131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