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文章的血肉和灵魂
——细节描写作文教学初探
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陆晓琴
有一位教授曾经说过:作文不是讲述,是展现。那么作文如何才能是展现,而不是讲述呢?这就需要在文章中运用大量的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生活是千千万万个细节构成的,如果说我们写作文,是为了反映生活,就离不开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使生活鲜活的展现在大家面前。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地说,一般指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等。这些细节,一旦被作者捕捉到,恰当入文,便由于它独特的艺术功能,使整篇作品大放异彩,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针对班级同学普遍不擅长细节描写的问题,设计了如下课例:
课前布置2011年河北中考作文题《陪伴》,老师批阅,勾画每篇作文的细节描写,并打分。挑选优秀范文和待升格作文。
课堂环节一:展示本班同学优秀范文
陪伴
黑沉沉的幕布上,皎洁的残月高高挂起,孤独寂静的审视着人间,淡淡的光辉晕开了一角夜空。低吟的虫鸣声,在山间田野上此起彼伏。蟋蟀们也在角落里唱着清冷的乐曲。
我夜不能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我的奶奶,就在今天,久病缠身的奶奶终于抵挡不住病魔的侵蚀,在早晨平静的走了。想着想着,眼泪又止不住地从眼眶溢出,我默默地坐了起来,见楼下依旧灯火通明,便小心翼翼的走下楼去。空旷的客厅里,只有父亲瘫坐在椅子上,他轻轻的转过头来,灰灰的面孔没有一丝光泽,那布满血丝的眼眸里,悲伤与痛苦正扑面而来。“你怎么还没睡呀?”父亲喃喃的说道。“睡不着,下来陪陪你。”父亲木讷的点了点头。
随意打开一本书,目光却紧紧的盯着父亲,心里混乱不堪。四周鸦雀无声,远处的灯光时隐时现,有凉风从我面前吹过,注意到它的只有嘎嘎作响的木门。我就座在父亲身旁,心中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我想去安慰他,甚至想说个笑话,逗他开心。但我却只有无尽的沉默,过了半晌,忽然响起父亲的话语:“怎么走了呢?”声音很低,像是说给自己听的。我的心被揪了一下,强忍悲伤说:“老爸,生老病死本就是常事,奶奶走得很平静,你别……你要……”继续沉默。“嗯,我明白。”父亲的眼里闪现出转瞬即逝的光辉,“你去帮我拿一下相册好吗?”我起身,拿来了几本老相册,夜深了,月亮已经走到了天际。“哗啦哗啦”,翻开一页一页的照片,像走进了这个家庭的前半生,“你看,这是初中时的毕业照。找到我了吗?就在这儿。”父亲的脸上终于和悦了一些,“看这是你奶奶以前务农时的照片。”我好奇的凑了上去,照片里的奶奶,头戴草帽,在田间孜孜不倦地劳作着,那转头一笑,如同一朵鲜花绚丽盛开。
这难熬的一夜即将过去,天空逐渐变为乳白色,新生的曙光驱赶了一切属于黑暗的困难与悲伤。我陪伴着父亲,不知过了多久,我俩都睡着了。
后来父亲跟我说,那天奶奶给他托梦了,奶奶说:“孩子,你在阳光里,我也在阳光。”我知道奶奶仍在远处陪伴着父亲,陪伴着我们。
课堂环节二:作文讲评,分解范文
1、关于环境描写的细节
黑沉沉的幕布上,皎洁的残月高高挂起,孤独寂静的审视着人间,淡淡的光辉晕开了一角夜空。(视觉、拟人)
四周鸦雀无声,远处的灯光时隐时现,有凉风从我面前吹过,注意到它的只有嘎嘎作响的木门。(听觉、视觉)
点评:用环境的细节描写渲染了清冷寂静的气氛,烘托了奶奶过世的悲伤。
夜深了,月亮已经走到了天际。(拟人)
天空逐渐变为乳白色,新生的曙光驱赶了一切属于黑暗的困难与悲伤。
点评:这两处细节巧妙地用黑夜到天明的环境变化来象征我和父亲彼此陪伴,渐渐走出心灵的哀伤。
2、关于人物描写的细节
空旷的客厅里,只有父亲瘫坐在椅子上,他轻轻的转过头来,灰灰的面孔没有一丝光泽,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眸里,悲伤与痛苦正扑面而来。“你怎么还没睡呀?”父亲喃喃的说道。“睡不着,下来陪陪你。”父亲木讷的点了点头。
过了半晌,忽然响起父亲的话语:“怎么走了呢?”声音很低,像是说给自己听的。
点评:瘫坐、轻轻的转过头、木讷地点了点头(动作描写),灰灰地面孔、布满血丝地眼睛(外貌描写),悲伤与痛苦扑面而来(神态描写并加入了作者感受),“怎么走了呢?”(语言描写),多种人物描写综合运用来写父亲料理奶奶后事的身心疲惫和失去亲人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之中的状态。
父亲的眼里闪现出转瞬即逝的光辉。
父亲的脸上终于和悦了一些。
点评:小作者观察仔细,两处神态的细节非常传神,写出父亲内心的细微变化。
照片里的奶奶,头戴草帽,在田间孜孜不倦的劳作着,那转头一笑,如同一朵鲜花绚丽盛开。
后来父亲跟我说,那天奶奶给他托梦了,奶奶说:“孩子,你在阳光里,我也在阳光。”
点评:两处奶奶的细节描写,有外貌,有动作,有神态,有语言,还加入了小作者的想象,写出奶奶的慈祥可爱,作者的怀恋不舍之情跃然纸上,令读者也为之动容。
综评:小作者紧扣“陪伴”这个主题,选取了奶奶去世后一个平常夜晚,我与父亲互相陪伴,渐渐走出心灵哀伤的故事。文章如涓涓细流,看似波澜不惊,但大量的细节渲染,使文章始终萦绕着一种淡淡的哀伤和淡淡的温暖。”月亮”、“黑夜”不仅是环境,还是意象,构思巧妙,立意深刻。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令读者也不禁泪目。
细节描写方法总结:脑海先形成画面再逐一描写画面里的各种事物和人物。
综合运用人物五种描写方法,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可分解描写。
调动多种感官写景物、写人物。
在描写时可加入自己的联想、想象或感受。
可选择景物、事物来设置意象的细节。
巧用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三、展示本班同学问题作文
陪伴
是妈妈,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付出了很多,伴我一路风雨兼程;是妈妈,牵着我的手,陪我走过了成长的路。母亲的爱是陪伴,赶走我的孤独无助,给我温暖。
“宝贝女儿,起床了!”听到妈妈厨房的呼唤。我离开了温暖的被窝,走到厨房的我依旧睡眼惺忪,一不小心撞到了桌角,磕破了膝盖。因为疼痛我一时没忍住,喊了一声“啊”妈妈听了,赶紧放下手头的东西跑过来帮我包扎。
这是9岁那年的场景,所以过去6年,但我仍然记忆犹新。每天早晨总是这声宝贝儿起床了,叫我离开了温暖的被窝,总是起床就能吃到热腾腾的早餐。每天傍晚回家迎接我的总是那一声“想吃什么?我给你做。”做作业时总是一声“今天作业多吗?”“有没有不会的?”晚上睡觉前总有一杯冒着热气充满爱的牛奶结束我一天的疲倦。
这些令人感动的细节陪伴我一路成长,带给我无数温馨。
四、升格问题作文
升格要求:1、第二小节“走到厨房的我依旧睡眼惺忪”后增添关于妈妈的外貌动作描写等。
2、第二小节“赶紧放下手头的东西跑过来帮我包扎”,对“包扎”这个动作分解详写,亦可加入其他描写和我的感受。
3、在第二小节前增添一小节,画面:“寒冷的冬夜里,我冷得睡不着觉,妈妈贴心地送来了热水袋。”
五、展示升格后作文
陪伴
是妈妈,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付出了很多,伴我一路风雨兼程;是妈妈,牵着我的手,陪我走过了成长的路。母亲的爱是陪伴,赶走我的孤独无助,给我温暖。
那年初冬,气温骤降,北风呼呼地吹打着窗户。黑暗中的我蜷缩在被窝里,冻得瑟瑟发抖。好冷啊!我把被子卷紧些,双手抱紧在胸前,两脚互相揉搓着,但被窝还是越来越冷,冷得像冰窖一样。“啪”,我的房间门被轻轻的推开了,妈妈进来了,她来到我的床前,把手伸进我的被窝摸索着,她温暖的手掌握住了我冰冷的小脚,另一只手把一个软软的温热的东西塞了进来,贴在了我的脚边,是热水袋!一股暖流瞬间从脚掌心涌遍全身,好舒服呀!我沉沉的睡了,做了一个好梦。
“宝贝女儿起床了!”听到妈妈厨房的呼唤,我离开了温暖的被窝,.走到厨房的我依旧睡眼惺忪,我呆望着妈妈的背影,她的头发潦草地挽在脑后,蓬松而凌乱,宽大的睡衣包裹着她瘦小的身躯,她拿着勺子专注地搅拌着热粥,两只荷包蛋静静地躺在手边的盘子里。我有些出神,走过去一不小心撞到了桌角,磕破了膝盖,妈妈赶紧放下手头的东西跑过来,查看我的伤情,然后拿来药箱,一边嗔怪着,一边给我涂上药水,还对我的伤口吹了两下。我低头看她,乌黑的头发中夹杂着几根新添的白发,我的眼睛有些酸涩。
妈妈的爱,点点滴滴,浩如繁星,陪伴我一路成长,带给我无数温馨。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妈妈,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当代著名女作家池莉说:“我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的确,细节最能激发一个人的情绪,一篇文章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往往不在于它有如何宏大高尚的主题,而在于细节。那些散落在文中的细节,构筑起一篇文章的灵魂,使文章的主题鲜明突出,并形成感人肺腑的力量,使人久久不能忘怀。如课文《百合花》,这篇小说的经典之处,就在于文中密密匝匝的细节描写并形成前后呼应。其实,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作品都离不开细节,细节是基础,是血肉,是灵魂。正如巴尔扎克在《个人生活场景·后记》中所说的:“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
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常被课文的细节感动,自己写作文却不生动,不感人。学生不会细节描写,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无章可依,无法可循,缺乏可操作的训练平台。所以即使平时写的很多,仍然毫无长进。本课例从平时的学生作文中选材,以优秀学生的作文示范,总结细节描写的方法,再以问题作文为平台,进行实践操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确能收到实效。如果作文训练能形成系统,学生觉得有章可依,有法可循,有话可说,有情可言,那么学生的作文一定会一步一个台阶,向更高处攀登。